影像科医生的一个诊断结论,有时能影响患者一生。30余载从医历程中,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影像科主任蔡庆,凭借敏锐慧眼,对肺结节等影像诊断形成了一套独特见解。如今,他逐渐从“幕后”走向门诊,多年口碑相传使众多肺部疾病患者前往求助,只为听蔡庆给出的一个判断。
眼睛“凶”:“他没审过的报告,就不作数”
日前,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影像科诊室外,十多名病人正拿着磁共振或CT片等候。诊室内,时不时传出患者的说话声:“蔡主任,我一早就从木渎赶来,您帮我看看这个结节要不要紧。”“蔡主任,看到你笑,我就知道问题不大,定心了。”
蔡庆读片时话不多,习惯把眼镜扶起、架在额头上,因精神太集中,事后常忘记放下来。面对患者咨询,他像一只永不停歇的自转陀螺,每一次问询都让他加速转动。
张玉华(化名)的肺上,查出有小结节,辗转多地看了不少医生,都说是恶性。蔡庆反复读片后,却给出不同的答案,认为良性可能性更大。张玉华不敢大意,随即手术。病理结果表明结节为良性,证实了蔡庆的推测。“他的眼睛很‘凶’,读片很准,从医三十多年经验丰富,对人又耐心,我们患者信赖他。”
副主任护师梅荷珍当年和蔡庆一起进医院工作。“从医院特检中心成立起,蔡主任就一直负责CT片等诊断报告审核,特别在肺癌早期诊断方面,他是我们医院的权威。”梅荷珍介绍,“特检中心的报告,都要蔡主任审核,他没审过的就不作数。”
2017年,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引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群教授领衔的胸外科团队。王群教授团队来院会诊或手术,都由蔡庆给出读片结果。据了解,在业界享有“东方神眼”之誉的张国桢教授,对蔡庆也相当认可,赞赏有加。
视野“全”:“和临床多切磋,给患者更好建议”
2016年,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在苏州率先开出了影像疑难病例读片特色门诊,蔡庆为坐诊专家之一。每接待一位患者,他起码要花十分钟,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还要进一步三维重建,观察结节形态、对比前后变化,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如今,带着片子来医院寻求蔡庆帮助的市民越来越多,门诊量较三年前增加了两三倍。
蔡庆在医院是大家公认的劳模。他早晨七点多到医院,晚上八九点,他还在电脑前琢磨患者的片子。每天,全院大概会有700多份患者影像检查,作为科主任,蔡庆每天下班后都要在电脑中搜索较为复杂的影像诊断,结合报告原结论描述,核实或纠正。在他的带领下,该院影像诊断与术后良恶性病理的诊断结果符合率达到80%,医院影像科成为省级医学重点专科。
甘心在黑白的影像世界里穿梭,不负“侦察兵”的责任,他并未拘囿在这方空间——他每天都会和临床科室的同事交流切磋。全院会诊、术前制定方案,临床医生也都愿意来找蔡庆交流讨论。“久而久之,我的视野和技术也得到拓宽提升,我也算是全科医生了。对临床诊疗和处理的步骤都熟悉,可以给患者更好的建议和帮助。”蔡庆说。
心性“稳”:“不求大医精诚,只求‘小爱’少过错”
蔡庆的爱人丁敏,也在同一家医院工作。十年前,家里的活由蔡庆包揽。“那时候,看到煤气灶上的水开了,我都叫他。”丁敏笑着回忆。
而现在,蔡庆已经忙得没空料理家务了,非但朝七晚九,有好几次凌晨因突发情况,还被临时叫到医院看片子。“因为是同行,对于忙碌的医务工作,我能给予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家庭由我来多照顾。”丁敏说。家庭的支持给了蔡庆前行的动力。眼下影像诊断技术快速发展,蔡庆在工作之余经常静心看书充电,不断学习,并把经验和新知带教到基层。
2011年,苏州市立医院被确定为苏州市社区影像远程会诊中心,东区影像科与黄埭卫生院、阳澄湖卫生院联网,借助信息化手段远程会诊。每年,都有上万份来自基层的会诊报告要蔡庆审核。
每周六,蔡庆还会开车去黄埭卫生院、阳澄湖卫生院、渭塘卫生院、望亭卫生院,通过辅导提升基层影像诊断水平,让患者享受到高质量影像诊断服务。阳澄湖卫生院副院长孙建华介绍,有一个病患因外伤到卫生院做CT检查,初步阅片腹部未见异常,病人正准备离开时,蔡庆敏锐地捕捉到片子上一处蛛丝马迹,凭多年的阅片经验,要求作进一步检查。经增强CT检查,患者被诊断为肾癌早期,因发现较早,患者手术后不久便康复。
一流的专家,心态往往也是一流的。“不求大医精诚,我只求‘小爱’、少过错。”蔡庆解释说,“小爱”是指对患者、同事、家人,点滴小爱汇聚起来就是温情;“少过错”,就是老老实实读片子,尽自己能力把事情做好。
(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