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健康家庭
当前位置:首页 > 医患之间 > 医者仁心医者仁心
周士枋:立根原在破岩中
发布时间:2020-01-07  浏览次数:587

66年,跨越半个世纪之久,他致力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推广和发展,为学科壮大培土育苗,中国最早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工作者之一、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创始人、南京医科大学终身教授,这一个个身份如同人生定格,诠释了他躬身践履、孜孜从业的葱茏时光;90年,几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他人生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与人民健康和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紧紧连在一起,至今依然在为学科发展和后辈培养殚精竭虑,贡献力量。他就是南京医科大学终身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原主任周士枋。

已90岁高龄的周士枋和往年一样,准时来到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答辩的现场,仔细倾听着每一位毕业生的论文,并针对每篇论文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为中国最早的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工作者之一,周士枋用他的热忱和坚持,在江苏省这片土地上从无到有地创立康复医学,用运动的方法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重获新生。

周士枋:我人不聪明,但是我坚信一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横批:笨鸟先出林。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但疾病、伤残仍然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彼时的国际社会,“医疗体育”正在盛行。“医疗体育”,也称“体育疗法”,是运用各种体育运动方法治疗创伤和疾病的一门学科,同时也能促进人体各种脏器机能的恢复。1955年,应原卫生部邀请,前苏联医疗体育专家来北京讲学,正是苏联专家的这次到来,给了周士枋接触医疗体育的机会。

周士枋:当时医疗体育是空白,那时人们健康水平很差,要改变这个面貌,就要增进体育。

刚刚在江苏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前身)内科工作两年的周士枋面临着两难抉择:一是攻读上海医学院的研究生,另一个是参加第一届全国医疗体育高级师资培训班。

周士枋:真是很难选择。那时我是共青团员,要求上进,而考上研究生也不容易。当时想法很简单,为了服从祖国需要,就改了这个专业。但我一点儿也不遗憾,因为有个创始的过程。

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周士枋选择北上,开启全新的学习领域。进入班级之后,周士枋在苏联专家耐心讲解下,不断接受着医疗体育方面的新鲜知识。

周士枋:专家们讲得很认真,我们听得也很努力。我有空就到图书馆去找资料,把医疗体育方面的知识充实丰富。

1956年,“全国医疗体育高级师资培训班”结业大合照

为期一年的培训结束后,周士枋对医疗体育的兴趣愈发浓厚,带着热切希望和满腔憧憬回到江苏。然而人生的分岔口再度出现在他的面前。

周士枋:我回来后,当时省里的宣传部长找我,让我在医学部门和体育部门之间进行选择。我说,我既要为体育队伍服务,也为普通百姓服务,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中国人的健康的问题。

周士枋白手起家,在江苏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起了“体疗科”,这也是当时全国第二个康复专科门诊。科室被安置在门诊边搭建的茅草房中,一根肋木,一个体操棒,几个医疗球,周士枋带着仅有6人团队,就这样艰难起步了。

周士枋:没有病人,我就找了一位护士长,我们两个人一起去查房,她带了一根体操棒还有医疗球,让病人做一些体育活动。这样,仅过了两年,1958年,我们就成为南京市先进科室。

创业伊始,周士枋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赢得了同行和患者的肯定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士枋和他的团队终于以良好的治疗效果,赢得了同行和患者们的肯定。“体育运动也能治病”的观念被大家接受了。看着医院里的体疗科运转起来,周士枋开始琢磨在医学院里培养专业人才。

周士枋:单靠我们这些人不行,应有更多人了解这个学科。所以,学校里面还是要重视这一学科。

1958年,“医疗体育”更名为“运动医学”,这不仅仅是称谓的改变,更是大众对于运动和健康正相关系的认可。

20世纪70年代初,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多,病情绵延反复、久治不愈。见状,周士枋便将运动医学的创新点放在治疗“老慢支”上。

周士枋:我们坚持十年下工厂为113个病人做康复。结果病人肺功能没有变化,我们很伤脑筋。可临床支持我们:对“老慢支”来讲,十年了,肺功能没有减退,说明康复治疗效果好。这一点给我们很大鼓励。

1978年,周士枋领衔的“老慢支肺气肿康复研究”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一年,周士枋随队到国外进行学术访问,看到国际上康复医学正蓬勃发展。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一脉相承。在运动的基础上,康复医学包含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和康复工程。

回国后,周士枋马上迎来了人生的第三次重大选择。

周士枋:我们中国其他临床学科,基本上国外有的,我们都有,缺的是康复医学。我们希望国内开展康复治疗。

周士枋奋力向前,点燃了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周士枋没有停步不前,而是决定“先在江苏把康复医学搞起来”。不久后,周士枋联合其他几位康复医学界的专家,共同创立了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举办全国康复医学培训班,点燃了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周士枋:当时康复医学会的分会里缺运动疗法学术委员会,我觉得应该搞起来。1992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运动疗法会议暨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海南岛召开。这时,励建安留学回来了。

数十年来,周士枋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们

励建安是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首位华人主席、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也是周士枋的第一位研究生。正是在周士枋的引领下,他进入了康复医学之门,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国际知名康复医学大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周教授是一位治学十分严谨的导师,因为我是他第一个学生,所以提了很多要求,包括大量阅读国内国外文献。另外,也安排很多课程让我学习。我记得当时有21门课,远超过现在研究生读的课程。当时,我差不多看了学校图书馆里所有跟康复关联的英文杂志、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我借过的书中,绝大部分都是周主任借过的。这算是我职业生涯的启蒙了。

周士枋和励建安数十年的师生情谊,十分深厚

1992年,励建安留学回国,周士枋第一时间将他拉到了海南参加康复医学会议。而后,惜才爱才的周士枋带着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指导他在会上积极发言,将他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周教授一直鼓励我多一些国际交流,他也说外语是我们的第三条腿,没有这条腿,你走路走得就不稳,走得就不快。我们应该让自己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界上发展的一些先进内容。

从励建安开始,周士枋逐渐将精力重点放在人才培养上,带出了一批又一批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后起之秀。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陆晓:周教授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很勤奋,他常说:“我并不是特别聪明的,但是我很勤奋,我很努力。”他的勤奋努力正是我们要传承的。

虽已耄耋,周士枋仍不辞辛苦,以睿智的眼光为后辈们指引前进方向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医疗产品的迭代,康复医学体系越来越完善,康复之于健康的作用越来越强大。现在,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以更远大的理想和实干精神,努力拼搏着,奋力为中国康复医学事业描绘更好的明天。

周士枋:共创辉煌,我就希望康复医学能辉煌起来。中国康复医学的辉煌也是国家的辉煌,国家的辉煌也促进我们康复医学的辉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综合:新华网、健康中国、江苏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