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拒绝高薪,毅然回国效力;他视院为家,执着骨科事业;他热心公益,定期免费手术。从法国贝尔克基金会医院到南京鼓楼医院,他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引进中国;从南京到中西部内陆高原,他让脊柱侧弯的藏族孩子重新挺起胸膛。2017年1月11日,他被授誉“法国医科院外科学外籍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骨科医师;2017年3月31日,他入选“2016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
他就是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创建人——邱勇。
邱勇及其脊柱外科团队成员
1997年,37岁的邱勇毅然拒绝高薪,从法国回到南京鼓楼医院,并将当时最先进的脊柱畸形三维矫形技术引进中国。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使邱勇在我国脊柱矫形领域成绩斐然:
他开创性地使用后路多棒分段矫形术矫治严重脊柱侧凸,400余例患者因此获益,挺直了脊背;
他率先开展难度极高的脊椎截骨术,治愈了300余例僵硬性成角侧后凸畸形,矫正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他首个系统性地开展微创脊柱矫形手术,将微创理念完美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
他为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以及海外8000余例患者施行脊柱矫治手术,其难度之大、技术之新、数量之多、术后并发症之少,均处于全国顶尖水平,并进入国际最先进行列;
……
即便已是声名远扬的骨科专家,邱勇却从不只凭经验、印象和辅助检查资料作判断,不用“估计”、“大概”这一类字眼下结论。他的工作服口袋里始终装着三样东西:卷尺、叩诊锤、专用360度旋转量角器。
邱勇说:“科学的满足不能代替病人的满足。我们治疗的目标,不能只追求科学的满足,更要让病人感到满足。”
邱勇给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看门诊
1999年起,邱勇在南京鼓楼医院开了两个诊室同时看诊。如今,邱勇诊室已经发展为7个。这是一项团队工作,相同时间内,就诊患者数量翻了多倍,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邱勇的时间利用率,他不停地穿梭于几个诊室之间。最忙的时候,上午手术,下午一点开始看门诊,会看到次日凌晨一点。12个小时看250多名病人,忙得连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在医院里,邱勇是出了名的“以院为家的拼命三郎”:看不完的研究生论文、复杂病例资料、学术会议文件……全力支持他的法国妻子笑言:“难得早到家吃个饭,孩子反而会奇怪,爸爸这是生病了吗?”
邱勇说:“多看一个病人,多做一台手术,就能让更多病人解除痛苦,让更多家庭减轻点经济压力。”
邱勇为西藏脊柱侧弯小患者旦增赤列治疗
15年前,邱勇开始挤出时间致力于公益事业。事情起源于河南洛阳福利院的一位脊柱侧弯女孩。邱勇四处奔走,寻找到某慈善基金的扶持,为女孩成功手术。
脊柱侧弯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生长发育期的脊柱畸形疾病。为减轻贫困地区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邱勇又成功向相关国际组织申请到每年2~3名患者的绝大部分手术费。
如今,邱勇及其团队的救助对象,也从内地福利院的孩子扩大到高原少数民族的青少年。因为脊柱侧弯对于在高原环境生存的青少年来说更为凶险。
每次去高原,邱勇都是周五晚上出发,周六走访、筛查病人、做手术,周日晚上回到南京,以保证周一正常上班,并把周末落下的工作补上。
2017春节到来之际,邱勇及其团队收到一份惊喜——2016年上半年,他们免费救治的9个严重脊柱侧弯的藏族孩子,联名写来一封长信,他们称手术后的自己“获得了重生”,并告诉邱叔叔:“我们终于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
邱勇说:“还有4年,我就到退休年龄了。但只要有体力,我会坚持做下去。为高原孩子‘挣命’,这是我的责任。”
邱勇,南京鼓楼医院骨科和脊柱外科行政主任,国际脊柱学会中国区主席,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脊柱侧弯研究中心所长。近年来发表中文文章110余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70篇,参加编写和翻译的专著42部,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省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3项。荣获卫生部中国医师奖、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京市科技功臣等称号。
(“健康江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