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健康家庭
当前位置:首页 > 医患之间 > 医者仁心医者仁心
徐盼盼:绽放“疫”线的青春之花
发布时间:2020-04-14  浏览次数:587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湖北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时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此次抗疫,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中也有许多年轻的面庞,他们是 “80后”“90后”,也是战斗在一线的主力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徐盼盼,就是其中的一员。因在黄石战“疫”中表现出色,她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评为“最美青年医务工作者”。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最美青年医务工作者”徐盼盼,聚焦她的战“疫”青春。

“衣白褂,破楼兰,白衣将士把家还!”3月28日,在气势如虹的口号声中,122位江苏对口黄石支援队队员,告别了他们奋战了47天的城市。这其中,就有28岁的姑娘徐盼盼。她兴奋地说,回来最想做的,是跟朋友一起欢聚,无忧无虑的笑容背后,藏着的是47天艰苦又幸福的抗疫时光——

“疫”线勇担当

精心护理重症患者

2月10日,在医院发出驰援黄石的召集令后,顾不上与家人商量,徐盼盼第一时间报了名。

2月11日,徐盼盼与队友来到黄石。经过几天防护训练后,她被分配在黄石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黄石市中医医院被称为黄石的“小汤山”,医院重症监护室里,很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抽血、吸痰、喂饭、清理排泄物……每一项都需要护士细致入微的护理,徐盼盼慎之又慎。

江苏对口黄石支援队队员、苏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晓辉回忆,徐盼盼的第一次值班就是夜班。“夜间不确定因素多,监护难度大,但她还是主动接手了三名病区里最为危重的病人。”整个后半夜里,徐盼盼时刻关注着医疗器械的运行情况和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报告情况,配合医生治疗抢救患者……

有一次当班,徐盼盼发现一位69岁的患者,病情有恶化趋向。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她配合医生立即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经过1个小时的抢救,最终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通畅,保护皮肤黏膜的完整、干燥,徐盼盼每隔1小时为其清洁一次口腔,并及时清理排泄物。

在徐盼盼的悉心护理下,一个月后,这位患者痊愈出院了。患者家属万分感激,专程为徐盼盼和同事们送来锦旗。

不放弃一丝生的希望

“爱”定能“克魔”

在危重症科,对抗病魔的终极武器就是ECMO,俗称“人工肺”,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3月1日,病房转来了一名危重症患者,使用无创、有创呼吸机抢救都没有效果,医生决定上ECMO。

张晓辉说:“ECMO是一个比较高难度的管理,医生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专业性很强的护士配合。”

由于在苏大附一院曾有过管理ECMO患者的经验,徐盼盼第一时间站出来,要求承担这个患者的护理任务。

ECMO一旦开始运转,对医护团队便是巨大的精力和体力考验。两个小时测量一次凝血功能和血气,随时调整参数,不断修改抗感染和支持治疗方案……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汗水浸湿了厚厚的防护服,模糊了护目镜。这些原本日常的操作,也变得非常困难。

“哪怕患者有一丝生的希望,我们都会拼尽全力去救治、去护理。”即便再难,徐盼盼始终坚持规范、细心地完成每个步骤。经过她和同事整整11天的不懈努力,患者终于闯过了第一关。

徐盼盼始终相信,在和新冠病毒的较量中,终极武器不是ECMO,而是“爱克魔”——不论如何艰险,爱一定能克魔。

最美ICU姐妹团

“乐观”方能破楼兰

一线的护理任务危险繁重,除了要有专业的技能,乐观的心态对医护人员来说也非常重要。徐盼盼总能在工作中找到价值和快乐,在鼓励自己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希望。

同一病区有两名年轻护士孙湘、朱文霞也来自苏大附一院,徐盼盼和她们组成了“ICU三姐妹”。

看似冰冷的ICU里,三姐妹在ICU内通力协作,接力照顾患者,用快乐抚慰人心,升起正能量的 “小太阳”。47天来,她们总共抢救了上百名重症患者,被同事们称为“最美ICU姐妹团”。

刚到黄石时,徐盼盼发现很多黄石人都习惯用方言说话,觉得如果入乡随俗地使用一些方言,会让患者觉得更亲切,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于是便向当地护士章卫平学习方言。

“我特别庆幸能来到黄石,帮助了更多的病人,也收获了可贵的战斗友情。我对得起这份职业,对得起患者,我无悔!”徐盼盼在日记中写道。

(综合:荔枝新闻、现代快报、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