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舒服,一个电话直接咨询医生;有困难不方便去医院就诊,预约医生上门服务;大医院专家号不容易挂上,“大咖”亲自来社区坐诊……在鼓楼区,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存在,让基层医疗服务便利又给力。
近年来,鼓楼区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越来越多的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享受“家庭式”“亲情式”医疗服务。在家庭医生的“护航”下,市民寻医问药更方便了,看病更实惠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进而越织越密,呵护着百姓的健康和幸福。
安心:专家下沉社区坐诊
9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清凉门大街60号“人文凤凰”家庭医生工作室,66岁的市民许淑芳正在这里咨询健康问题,3个月前,她在体检中查出患有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当时紧张坏了,生怕自己的身体出什么大问题。”许淑芳回忆道。
恰巧,她当时刚刚签约“人文凤凰”家庭医生工作室中的鱼苏苏医生团队。这个团队是“人文凤凰”家庭医生工作室5个团队中的一个,签约居民近千人。医生和居民保持着密切的电话、微信沟通,随时了解大家的身体情况。鱼苏苏得知情况后告诉许淑芳,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专家祁寒梅每周三都到社区坐诊,并通过绿色通道帮她在社区医院挂了号。
起初,许淑芳对专家下沉社区坐诊这件事半信半疑——大医院专家号那么难挂,通过家庭医生工作室就能在社区医院看上病?排队的人多不多?收费高不高?
一系列的疑虑在许淑芳走进祁寒梅的诊室后消除了。“我怎么也没想到,在这里专家号是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级别标准收费的,我只出了几块钱。和祁主任聊了一个小时,她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各种问题,让我宽心。”许淑芳说。
在鼓楼区,像“人文凤凰”这样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共有25个,参与服务的医生团队数量近百个。居民可以根据需求自愿签约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签约居民人数从200人到1000人不等。家庭医生工作室通过与各大医院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打通专家下沉坐诊、预约转诊、专业技术指导的高效医疗服务通道。鼓楼区拨专款134万元购置便携式B超、健康一体机、中医体质辨识仪等设备,仅2019年辖区内受惠居民就达92580人次。
暖心:上门服务解决难题
9月的一天上午,华侨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鲍剑斌和护士赵宁带着医疗用具,来到上海路附近的一个老旧小区。“咚咚咚……”短暂的敲门声后,门很快就开了。“来啦,快请进……”屋内的人听到敲门声,一路小跑,热情地打开了门。
开门的人叫李琳,她的母亲熊少英今年83岁,卧病在床,因为身患尿潴留无法正常排尿,使用导尿管已有一年,每个月都需要更换导尿管。
“我们这是老小区,没有电梯,我母亲去一趟医院可费劲了,好几个人抬上抬下,稍有不慎对老人也会造成伤害。”李琳说,因为太过折腾,老母亲十分不愿意去医院,每次都是捱到非去不可的时候才去。
3个月前,听说家庭医生工作室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她便来到社区医院寻求帮助。
这一次已经是鲍剑斌和赵宁第三次上门了,前两次的服务让熊少英老人很满意,再次见面,她很高兴。
李琳说,更换导尿管时,护士还为了防止撕除胶布时把老人的皮肤撕破,一边用湿巾擦拭皮肤,一边轻柔地撕除胶布。“比起大费周章跑去医院,家庭医生上门让人省心又放心。”李琳说。
残疾老夫妻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医生上门助医送药;“钥匙医生”徐俊君通过勤勉工作获得老年居民信任,居民专门为她配了门卡……鼓楼各家庭医生工作室“亲情式”的上门服务故事还有很多。
贴心:服务外延不断拓展
紫苏、鱼腥草、薄荷……在挹江门街道鲁迅园家庭医生工作室,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从书中走到现实。市民们在实地参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宣传栏和家庭医生的现场讲解,了解“药食同源”等理论知识。
记者走进“三味书屋”,几个老人正在这里翻阅养生书籍。“社区里的中老年居民特别喜欢来这里,相比于年轻人,他们更重视养生保健。我们充分融合社区文化内涵,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搬’到了这里,通过结合中医养生理论与实际体验,拓展老年人的养生知识。”鲁迅园家庭医生工作室负责人梅红说。
近年来,鼓楼家庭医生工作室还通过举办健康讲堂、免费义诊等活动,拓展服务外延,提供从签约到看病、宣教、体检的全流程服务。居民们出门买菜回来顺便量个血压、测个血糖,闲暇时到家庭医生办公室与医护人员聊聊天,成了十分平常的事情。
(南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