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淮安市作为国家“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引入“新思想、新方式、新技术”,大力推行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服务管理水平。
一、严控费用增速,保障医保基金安全。通过信息化手段,重点突出同一病种不同治疗方式造成的费用差异,确定病种分值。结合医保信息系统的参保患者结算数据,对全市各医院作DRG绩效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价不同医院医疗质量实际结果,从而实现医保基金支出的精细化管理。统筹基金支出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市区职工医保次均住院医疗费用由2003年的8644.37元增长至目前的13139.92元,年均增幅仅为2.65%,明显低于全国和全省同期年均增幅。医保统筹基金当期结余率始终维持在2-3%的合理水平,基金结余率更是达到5.3%。
二、建立考核机制,促进医院降本增效。健全总额控制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与总额控制相适应的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基金支付挂钩。现在对医院的住院决算整体结付率为100.38%,其中,成本控制好的三甲医院住院费用结付率达到101.98%,结算奖励317.09万元;而管理较差的只有98.79%,结算扣款236.94万元。
三、优化经办管理,提升保障能力。以支付方式改革为引导,各定点医疗机构主动优化管理,医保经办管理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微观“明细审核”到宏观“诊断审核”的转变。统筹基金收入的增长充分用于提高保障水平,减轻个人负担,职工医保个人自付比例(全口径)一直维持在17—18%之间。
(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