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扩大配置范围,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普惠便利,让长三角居民在一体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三角推进更高质量一体化进程,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基础,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打造长三角民生“幸福圈”,江苏将如何积极主动地协同兄弟省市齐发力?
协同扩大优质供给,共享高品质教育资源
协同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是长三角区域的共同目标。《规划纲要》提出,依托城市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资源,鼓励学校跨区域牵手帮扶,深化校长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
这几天,南京市第九中学迎来5位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的教师。今后两个月,他们将跟九中的老师一起上课,参加学生们的课间操、辩论会,并记录下每天的学习心得。青阳县第一中学副校长汪丽第一次参加跨省学习,“这次交流,让我们有机会向上海、江苏这样教育更发达的地区学习。资源共享和教学互长,可以加快区域内教师队伍建设。”
不仅中小学校跨区域“牵手帮扶”,长三角一体化下的“校际联盟”更是全新的尝试。上月底,第一届长三角基础教育年度峰会上,中国长三角新劳动教育20校联盟成立,其中就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该校校长李子贵介绍,学校以校园内近万平方米的“自然实践园”为依托,根据“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设计出富有劳动教育特色的“城市小农夫田园课程”。“教育联盟的成立,为学校‘小农夫课程’带来全新的活力,我们可以了解教育教学方面更多的先进做法。”
《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全面合作、协同创新,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长三角地区科教资源丰富,汇聚了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今年5月,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立,目标是打造互联互通、紧密合作、开放共享的研究型大学合作载体,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
《规划纲要》中还明确, 推动高校联合发展,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昆山杜克大学等一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昆山杜克大学计划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设置,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在保持现有科研平台的基础上,新建一批高水平的智库和研究平台,吸引汇聚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重点高校的交流合作,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联动吹响“集结号”,打造健康长三角
10月16日,上海市血液中心联合江苏省血液中心、浙江省血液中心开展江浙沪三地省际血液联动保障应急演练。这是江苏参加长三角地区卫生健康合作联动的一个生动场景。
《规划纲要》提出,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三省一市卫生健康工作近年来已经形成良好的合作基础,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其中,江苏推进电子病例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全民健康标准和全省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目前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经实现互联互通,为长三角卫生健康开展跨域信息的互联互通奠定了扎实基础。
江苏省卫健委主任谭颖表示,卫生健康信息一体化发展是打造健康长三角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是推动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在跨域信息的互联互通方面,南京市率先主动向相邻城市安徽宣城、马鞍山等地,开放预约挂号和医检报告查询平台。
去年6月,在国家卫健委信息中心的直接指导下,上海市和江苏南通市启动实施国家全民健康信息跨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试点项目,经过一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转诊病人、异地就医病人就诊信息的及时推送,初步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的交换机制。
《规划纲要》提出,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促进异地养老。去年5月11日举行的首届“长三角民政论坛”,三省一市民政部门就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形成共识。成立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推出首批长三角区域城市合作试点、成立长三角养老行业人才培养共享平台……一年多来,区域养老合作联动取得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说,三省一市将健全养老服务规划制定协同机制,提高政策制度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推动实现养老资源均衡分布、合理配置。“江苏将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推进智慧养老数据、信息、接口等统一,探索建设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数据源中心,逐步实现长三角养老服务供需资源有效对接。破除制约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发展异地养老。”
创新跨区域服务机制,异地就医更便利
《规划纲要》提出,创新跨区域服务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去年9月以来,三省一市医保部门按照“坚持分级诊疗、立足现有基础、分步有序推进”的总体原则,积极推动异地就医门诊区域间的双向直接结算。
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一员,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既是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成果,也是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市场一体化的重要支撑,目前所有统筹地区都已实现与上海门诊费用双向直接结算。江苏还进一步深化与浙江、安徽的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加快省际互联互通进程。截至今年11月底,江苏所有统筹区都已实现与浙江部分地区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同时在落实分级诊疗要求、建立合理转诊制度、跨省基金监管等方面加强与长三角兄弟省市的政策衔接与协同,规范异地就医秩序,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去年9月,76岁的徐州睢宁退休职工刘健第一次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用徐州的医保卡看病并成功报销费用,高兴地说:“以后再也不用每年来回奔波报销医药费了。”刘健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退休后一直随儿子定居上海。因为在徐州参保,以前在上海看病需要先垫付费用,再持单据回徐州报销,耗时耗力,还要承担单据丢失的风险。
随着异地就医的便利,异地就医人数也呈爆发式增长。江苏省医保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江苏与上海实现双向跨省门诊直接结算33.26万人次,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备案登记23.29万条,开通门诊联网定点医院2949家,占长三角开通门诊医疗机构总数的65.16%。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