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强健骨骼,远离骨折”。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专利”?那可不一定!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如何预防呢?有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徐又佳为大家讲解——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常见症状有腰背酸痛,身高缩短、驼背,容易骨折,呼吸功能减退,牙齿松动、脱落、牙体松脆折断,疲乏无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愿意出门、不愿意交流等抑郁症状。
骨质疏松症偏爱哪些人?
骨质疏松症通常是悄无声息地进行,以下人群,更应该提前开始保护骨骼。
女性 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可能会因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减少,加速骨量丢失。
中老年 骨质减少风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
有不良嗜好者 比如爱吸烟、酗酒、过多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骨架小的人 小骨架的人天生骨量少,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可能会更早。
缺乏运动者 运动是防止骨丢失的一个重要措施。平时运动少的人,肌肉强度会减弱,骨量也会减少。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 糖皮质激素会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增加钙、磷的排泄,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引起骨质疏松。
缺晒一族 日照时间不足,在体内转化的活性维生素D相应减少,易导致骨质疏松。
慢性肾病等患者 甲亢、干燥综合征、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性骨营养不良,以及胃肠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器官移植等都可能引起骨质疏松。
维生素缺乏者 缺乏维生素C等,骨骼也容易提前变“糠”。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戒烟戒酒 吸烟增加血液酸度,使骨质溶解。过多饮酒会导致溶骨的内分泌激素增加。
不喝咖啡、碳酸饮料 咖啡里的咖啡因可使钙质从尿液中丢失,碳酸饮料可加速骨量的流失,最好不喝。尤其是幼儿,一定不要把碳酸饮料当水喝。
足量的科学运动 年轻人可以做些强度高的运动,如跳绳,每周3-6天,每天跳跃约50次,离地约8公分;慢跑,每周至少2-3次,每次20分钟,不必追求速度。老年人选择快走,每周3天,每天45-60分钟,可以快走、慢走交替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有骨折风险的人,则应避免跳跃、脊椎前弯、搬运重物。
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牛奶是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非常高的补钙食物,建议每天喝液态奶300克。除此之外,绿叶蔬菜、三文鱼、沙丁鱼、奶酪、豆腐也含有钙。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减少肾脏钙排泄。蛋黄、蘑菇、瘦肉、海产品、动物肝脏、坚果等富含维生素D,可适量摄取 。
晒太阳 90%的维生素D是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通过自身皮肤合成的。晒太阳最好选择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后的阳台或空旷场所。春秋季每天坚持晒太阳20-30分钟,夏季每天晒太阳5-10分钟,冬季每天晒太阳30-60分钟。
这些常见误区如何“破”?
骨质疏松症不是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
骨质疏松症通常被称作“沉默的疾病”,会在不知不觉间发生、发展,直到意外出现骨折后才被人重视。20%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在骨折后1年内会发生死亡,50%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二次骨折,再骨折次数风险率以“指数级”增长。
骨头汤可补钙
动物骨头里虽然含有钙,但很难溶于水,并不能解决骨质疏松患者补钙的需要。而且骨头汤里含有大量脂肪,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治疗骨质疏松症最好的办法就是补钙
单纯补钙,并不能使骨质疏松症好转。只有药物与补钙相结合,才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温馨提醒:
* 儿童、青少年时期,应通过合理的膳食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将自身的骨量达到最大峰值。
* 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 年过50的人群,如突然出现背部疼痛,最好去医院检查。
* 有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家庭,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如在床边增加护栏,卫生间、换鞋处装扶手,浴室放置防滑垫等。
综合:“苏州健康”微信公众号、“江苏省老年病医院”微信公众号、“健康常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