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健康家庭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有约 > 健康热点健康热点
中医防暑妙招,守护孩子清凉一“夏”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次数:55

炎炎夏日,太阳“火力全开”,大地被晒得滚烫,空气中弥漫着热浪。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稍不注意就容易中暑,轻则头晕、乏力、恶心,重则可能引发高热、抽搐,甚至危及生命。

不过,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中医防暑自有妙招!今天,就让我们用传统智慧守护孩子们的夏日清凉。

中医聊中暑

中医看来,夏季高温常被称作“暑邪”,暑邪有两个表现:

一是“升散”,它会像热气球一样,把人体的阳气向上向外“拉扯”,导致孩子出汗过多,津液流失,从而出现乏力、口渴、头晕的症状。

二是“夹湿”,江南地区,湿气为重,而暑邪又常常和湿气勾结,湿气在体内堆积,就像下了一场梅雨,让孩子的身体变得黏腻、沉重,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黏腻等问题。儿童“稚阴稚阳”体质,更易受到暑邪的侵袭。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在高温天气下更容易出汗,体内的津液也更容易流失。同时,高温还会让儿童体内的消化酶活性降低40%,导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问题。

实用小妙招

饮食调理

清热解暑的“神奇汤水”

夏日炎炎,家中可自制绿豆百合汤、冬瓜薏米汤、酸梅汤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家常饮品。

益气生津的“能量补给站”

对于体质虚弱、容易乏力口渴的孩子,可以使用太子参(3—5克)、麦冬(3克)煮水代茶饮。两者搭配,既能补充津液,又能增强体质,让孩子活力满满。

“贪凉”要不得

夏季虽炎热,但切勿贪凉,少喝冷饮。冷饮虽能解热,但长期饮用容易损伤脾阳,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起居调养

1合理安排作息,顺应自然规律

夏季属火,儿童心火偏亢,容易心神不宁。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孩子在炎炎夏日里养心安神。

2避免高温外出,做好防晒措施

最好避免在上午11时到下午3时烈日当空的时候出门,如果必须外出,要给孩子做好防晒。

3适宜室内环境,保持清凉舒适

夏季天气炎热,儿童居室宜清凉,早晚开窗通风换气。可以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调节室内温度,但要注意避免让孩子直接对着空调或风扇吹。

穴位按摩

合谷穴:清热解暑的“小开关”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它就像一个“小开关”,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清热解暑。

曲池穴:调节体温的“小助手”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位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它就像一个“小助手”,能调节人体的体温,清热利湿。

足三里:增强体质的“加油站”

足三里位于膝盖下方约四横指处,胫骨前嵴外侧凹陷中。它就像一个“小加油站”,能增强孩子的体质,调节脾胃功能。

这些穴位,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每次按揉3—5分钟,力度适中,缓解不适症状。

中暑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湿冷、体温升高等,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移至阴凉通风处:立即将孩子移到通风、阴凉、干燥处平躺,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物,帮助孩子散热。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重点擦拭腋窝、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或用冰袋、冰毛巾敷在额头、颈部、腋窝等处,但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孩子意识清醒,可以喝淡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但不要让孩子一次性饮用过多,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的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一定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无锡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