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健康家庭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江苏 > 健康生活健康生活
以人民为中心 高质量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
发布时间:2018-10-09  浏览次数:633

健康是民生工作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根本追求和期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人民群众对健康快乐的本质需求,把“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列为全市重点抓好的十件大事之一,全市卫计系统按照“五可”要求,具体化、项目化办成了几件大事,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设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打造政府主导的纵向医联体、构建“15公里半径医疗急救圈”等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一、围绕让群众看得上病、方便看病,努力建设现代医疗卫生健康体系

群众生了病,看得上病是最基本的需求;不知道找谁看、找大医院专家看病难,是许多群众面临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医疗卫生健康体系,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快实现分级诊疗。

完善《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医疗卫生设施布局总体规划》。重点在医疗资源相对较少的城市东区、南区等部位预留医疗机构发展空间。着力补齐儿童、传染病、公共卫生等紧缺型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到2019年,全面完成市三院(市传染病院)改扩建工程;2020年,市妇女儿童医院、市公共卫生中心异地新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

推进城市公立医院转型发展。充分发挥“一院一策”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突出三四级手术构成比、药占比、平均住院日、次均医疗费用等医改核心指标,促进三级医院提升疑难杂症救治能力。通过预约诊疗、门诊住院“一站式”服务、多学科联合诊疗、“互联网+智慧医院”等创新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以三级医院创建为抓手,提升县域内急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宝应人民医院创成三级医院,全市县级三级医院从“十二五”期间的零到“十三五”期间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加快异地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到2020年,异地新建江都人民医院、高邮人民医院东院、宝应人民医院项目全面建成投用。

出台《支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18家中心二级医院创建工作。明确医保、物价、财政等扶持政策,加强内涵能力建设,将区域中心打造成覆盖2—3个乡镇的医疗、急救、产儿科、中医、儿童保健和卫生信息化中心。到2020年,18家中心全部创成二级医院或达到相应标准,满足不低于50%农村居民的住院服务需求,门急诊人次、业务量力争较2017年翻一番,住院人次力争提高50%以上。

持续推进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示范化建设。到2018年底,全市乡、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比例达95%以上,2020年100%,高于省均水平。


二、围绕让群众看得好病,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看得好病是群众和医院的共同目标,我们将不断提升大医院核心竞争力,打造扬州医疗卫生技术的高度和高峰;实施多种举措“强基层”,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努力实现“一般疾病在基层、大病重病不出县、疑难杂症不出市”。

实施“科教兴卫、人才强卫”工程,打造扬州医疗技术的“高精尖”。积极打造更多在国内、省内有较高影响力的医学学科、临床专科,力争国家级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重点专科10个以上,总数达40个以上;市级重点专科新增20个以上,总数达140个以上;全市医学博士人数达到200人以上,培育30名领军人才(创新团队)、100名重点人才。

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精准帮扶“强基层”。在已组建各级各类医联体17个、115家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基本实现纵向医联体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到2020年,苏北医院、扬大附院与18家中心全部建立联合病房、联合科室或实行全面托管。在城区,医联体核心单位每家将紧密型帮扶3个以上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县域,每个县(市、区)力争至少建成3个有明显成效的紧密型医联体。

全面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缓解基层卫生“人才荒”。继续实施“双千人”定向培养计划,今年完成面向村卫生室的“千名”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2022年完成面向乡镇卫生院的“千名”大专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基层卫生人才招录政策,允许各地提前招录、年内多次招录,适当降低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招录门槛;实行编制“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对不能入编人员采取备案制管理,落实同岗同薪同待遇。

加快推进总投资8750万元的“云上扬州—智慧健康”项目,破解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难”。在全市实现全民健康信息专网全覆盖、建成统一的预约挂号系统基础上,今年内初步建成远程诊疗服务系统,打造苏北医院、扬大附院、市妇保院、市中医院等四大会诊中心,覆盖县级医院和18家中心。“十三五”期间建成卫生应急、血液供应、疾控实验室信息管理、健康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等项目,完成市区250万张居民健康卡的免费发放,让城乡居民人人拥有一份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电子健康档案。

实现全市范围内“五大救治中心”全覆盖,打通危急重症抢救“生命线”。“救命”比“看病”更加重要和迫切,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15公里半径医疗急救圈”。今年内在18家中心全面配建医疗急救站点,初步建成市、县两级胸痛、卒中、创伤、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等“五大救治中心”, 全面提升急救网络,实现患者—120急救车—基层医院—救治中心“无缝衔接”。


三、围绕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服务体系

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是我们的追求和愿望。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要求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需要我们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人民群众创造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从“负1岁”开始,落实妇幼健康服务,扩大婚检、产前筛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提升医学遗传检查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出生缺陷防治工程;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推进医养融合,鼓励社区医养融合机构建设,到2020年,实现各县(市、区)、功能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全覆盖。

深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与公园体系建设、学校疾病防控等有机结合,重点加强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媒体协同的健康教育。纳入诊疗活动、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重大疾病防治、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关怀等服务全过程,到202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5%以上。

把健康政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大力实施“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行动计划,不断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吃上新鲜菜、呼吸上新鲜空气、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基本健康需求,更要让城市“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通过体育公园、城市书房、健康社区、单位、学校等一个个鲜活的健康主题元素,实现居民个体健康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