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了,怎么办?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在江苏省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谭伟良眼里,苏州市的“晚景结构图”是这样描绘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照料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以信息服务、医养结合为辅助,让老年人“有所养”“有所医”。
如今,在苏州各地,这种“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正逐渐从蓝图走向现实。
看病养老两不误
一段悠扬的琴声回荡在音乐教室,演奏者是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让人吃惊的是,老人说他是一年前住进老年公寓后才开始学的弹琴;在手工活动室,一名近百岁的老人,在护理人员指导下专注地做着手工……这是记者近日在苏州瑞颐护理院看到的场景。
苏州瑞颐护理院是一家民营养老机构。苏州市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护理院,早在2004年,就开始试点建设医保定点——专门为失能失智、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的护理院。
“护理院通过配备健全的诊疗科室、开展相关的诊疗项目,为入院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谭伟良介绍,截至目前,苏州市建有护理院56家,核定床位11378张,共收治病人31208人次。
护理院的出现,同时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和看病问题,不仅入住老人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得以改善,原来疲于照顾他们的家人轻松了不少。在苏州瑞颐护理院康复训练室,一名坐在轮椅上的老伯正在做双臂力量训练,老伴说,“如果不是住在护理院,我现在可能早就倒下了。”
居家养老不再难
苏州市虎丘街道观景社区的王老伯长期卧病在床。在申请苏州市长期护理险后,王老伯获得了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开展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配合完成居家护理服务项目包括的20项内容以外,还为王老伯建立了家庭病床并提供康复理疗等服务。“虽然费用总计要4400元,但我个人只要支付900多元,还是能够承受的。”王老伯说。
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在家养老,看病就医是最头疼的事情。谭伟良介绍,近年来,苏州市鼓励扶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老年康复治疗,通过巡诊制和签订协议,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资源辐射辖区内的养老院,并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引导和鼓励老年人与医疗机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式服务关系,为老年居民提供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调动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不容忽视。2016年,苏州市将适宜在家庭开展的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分为特需项目和基本项目,特需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基本项目执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截至目前,苏州已经出台并执行基本项目75项,并完善了对应的医保报销、财政补助配套政策。
对失信者亮黄牌
“阿婆,早上好!”护士来到98岁的沈阿婆床前。“嗯。”沈阿婆面带微笑地及时回应。这是清晨发生在苏州阳光护理院里的一幕。
一年前,沈阿婆被诊断患有脑梗死后遗症、继发性癫痫等疾病。疾病缠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沈阿婆刚入住阳光护理院时,精神萎靡、面容枯黄。与入院时相比,现在的沈阿婆判若两人。
对一些失智、失能老人来说,他们不能正常表达和诉说自己的情感与遭遇。这样的老人在护理院能否得到很好照顾,人们总会有着担忧。为了打消人们的顾虑,苏州卫生健康部门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采取“双随机”、飞行检查、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巡查、夜间突击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2018年年底,苏州还首次在护理院监管中引入信用评级,有15家单位被评为B级,被亮了黄牌,这在业内产生不小的震动,促使养老机构更加规范自身管理。
(来源:健康报 特约记者 刘兰兰 本报记者 沈大雷 通讯员 于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