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傍晚,中国第28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奔巴分队的赵跃武医生突然接到驻地医院的紧急求助电话,“有一名患有哮喘的非洲女孩症状再次发作,生命危在旦夕!”
赵跃武迅速赶到病房,这时,女孩已经意识模糊,呼吸极度困难,两肺满布哮鸣音。很明显,这是一次严重的哮喘发作。赵跃武立即指示当地医务人员给患者用药,准备抢救设施。就在这时,患者的呼吸运动突然消失了。赵跃武的脑子 “嗡”地一下——这里是非洲欠发达地区,诊疗条件有限,患者一旦呼吸停止,等待她的很可能就是死亡。
根据多年抢救危重患者的经验,赵跃武马上想出应对办法:通过徒手挤压患者胸廓来维持通气支持,给患者摆正体位,通畅呼吸道,从患者胸廓的两侧实施规律性挤压。通知手术室实施气管插管时,却被告知由于当地医院手术室没有值班制度,短时间无法获得气管插管的器械和支持。此时,监护仪已经到位,显示患者心跳仍然存在,但氧饱和度已经降到30%,有时几乎无法测出,情况极其危急。随着近半小时的持续胸廓挤压,女孩的氧饱和度开始上升,但自主呼吸却始终未能恢复。
赵跃武的体力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了,汗水浸透了上衣。由于当地医务人员从未进行过此类训练,他们接替操作后,氧饱和度就出现明显下降。无奈之下,赵跃武只好咬牙坚持着。又经过十几分钟持续挤压之后,赵跃武的体力已经接近极限。情急之下,他掏出手机,拨通医疗队外科医生秦健的电话。为了保证抢救不间断,他一边继续胸廓挤压,一边语音与秦健联系。秦健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房,接替赵跃武继续抢救。随后,女孩的氧饱和度继续上升,80%、90%……患者终于开始间断出现自主呼吸,队员们看到了希望。
经过一个半小时不间断的抢救,患者自主呼吸节律逐渐建立,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然而,三天后,上述情况又一次重演了,有了上次的经验,赵跃武及时呼叫秦健医生和麻醉科的戴必照医生,三人接力,帮助这位非洲女孩渡过难关。
目前,经过有效的治疗,女孩病情已经稳定,顺利出院。前不久,这位女孩和家人专门为中国医疗队送来了精心制作的礼物,表达对中国医疗队员的真诚感谢。
(来源:健康报 通讯员:曹伟 黄玉梅 记者: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