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健康家庭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有约 >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中考临近,心理医生开出“抗焦虑方”
发布时间:2023-06-14  浏览次数:306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到来,大考前夕,考生难免会感到紧张和焦虑。如何缓解心理压力,有效应对“考试焦虑症”?一起来看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医学科(儿少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曹磊明开出的“抗焦虑方”——

大多考生都会有“考前焦虑”

晓宇(化名)是初三学生,最近经历了一模、二模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低,这让他十分焦虑:“照这样的趋势,是不是中考还会更差?”这种想法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甚至一到早上上学,晓宇就会出现头痛、头晕,晚上还会失眠,家长也因此感到焦虑,不得不带晓宇到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医生诊断为中度焦虑、抑郁,需要住院治疗。

随着中考临近,一些学生出现了考试焦虑,生理层面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胃肠道功能紊乱、头痛、头晕、出汗、尿频等;精神层面则表现为精神紧张、走神、失眠、记忆力下降、坐立不安等,严重的甚至无法正常上学。

曹磊明介绍,考试焦虑是考生面对考试时,出现的一种复杂的身心反应。一般考生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考前适度焦虑未必是坏事,适度焦虑会激发人体潜在能量,有助于大脑保持足够的兴奋,但这种焦虑和紧张一旦超出范围,则会影响考试状态,进而影响考试成绩。

因此,考生要把焦虑情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家长也要观察考生的焦虑程度,如果是过度焦虑,一定要找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积极心理暗示可缓解焦虑

针对考前焦虑,曹磊明开出了“抗焦虑方”:

首先,要明确合理的目标定位。拿跳高作为形象比喻,如果只有跳过1.5米高度的能力,而总是把横杆放在1.8米的高度,每次都会遭遇失败;而如果把横杆放在1.2米的高度,则会动力不足,紧张不起来,也不利于成绩的适度提升。因此,要实事求是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合理的目标,这样,考生心里会踏实很多。

其次,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离中考只有几天的时间了,考生该掌握的平时也掌握了,该复习的也复习了,可以给自己“我会成功”的心理暗示,在潜意识里树立一个成功的自我形象,增强信心。

此外,要学会适度放松。切忌熬夜,保证考前睡眠充足,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过度焦虑的时候,做做深呼吸。家长也要帮助孩子认清自我,释放压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多用温和简短的语言、平缓的语速与孩子沟通。家长保持放松稳定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减压。

(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