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健康家庭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医改 > 公立医院公立医院
聚焦“0到1”的突破,江苏加速建设高水平医院
发布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474

去年4月份,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聚焦提升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诊疗能力、医学科技创新水平、医院整体运行效能,聚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江苏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也连续走访了江苏多家省内一流医院,一窥各家医院奋力争先,开拓创新的活跃生态。下好先手棋,谋定而快动,各家医院持续发力,加速建设高水平医院。

聚焦“0到1”的突破,瞄准“卡脖子”问题

医学科技创新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导孔祥清教授看来,高水平医院建设,不仅要祛除患者疾病苦痛,还要引领医疗技术发展。集中精力解决健康领域一系列“卡脖子”的关键问题。“要不断拿出从0到1这样的研究成果。”他说。

孔祥清教授主持的一项关于治疗高血压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正在进入最后的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最快两三年内可以让患者受益。

研究数据表明,60%-70%的脑卒中、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相关。国内高血压患病率达到了20%,患病后控制的有效率往往只有17%。孔祥清教授团队提出了“肾周脂肪超声改性技术”,又根据这个理论研究基础,发明了治疗高血压的聚焦超声设备。孔教授表示,肾周脂肪内的异常慢性刺激因素激活传入神经,传导至大脑中枢,引起高血压。如果消除或者抑制这种慢性刺激,就能达到长期控制好血压的目的。

“躺着做一次无创超声治疗,不吃药能控制好血压。”这是孔教授终极科研梦想。之前的临床研究已经完成了300多例治疗数据收集和统计,“60%-70%的病人对治疗是敏感的。也就是说这部分人,通过一次超声治疗,可以在一年甚至最长三年内,不用吃高血压药物,也能将血压控制好。”孔祥清说。

作为国内一流的大型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锚定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级医学中心这一目标,多维赋能,协同发力,着力打造慢病研究的“高峰”。疑难、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策略及临床应用、顽固性心衰治疗器械研发及临床应用等等,一大批慢病防治科技创新技术研究及产品脱颖而出,不仅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成果,而且解决了很多领域关键性“卡脖子”的问题。

该院党委书记丁强告诉记者,省人民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以建设国家级医学中心为目标,建强高效能医疗服务体系、高层次人才培育体系、高水平创新转化体系、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现代化医院治理体系,推进医疗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创新卓院、开放盛院、文化和院战略,保障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擦亮金字招牌,中西医协同发力攻克难题

江苏省中医院,连续在“中医医院100强”榜单上蝉联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让医院在高水平建设方面,独树一帜。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吴文忠表示,医院采取中西医协同的方式,攻关难治性高血压、妇科生殖等一系列疾病。

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的一类高血压病。初步估略,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生为15%-30%。

中医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优势在于可以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多靶点,易于推广。长期以来,在国医大师周仲瑛、国医名师唐蜀华教授的学术思想引领下,以首届国家岐黄学者方祝元教授为领军人物的高血压团队,围绕重点病种高血压病,形成了一整套疗效确切、具有专科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建立了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医辨治体系。2018年高血压病研究所获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重大专项,实现了江苏省中医临床科研的新突破。省中医院下一步,将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争做江苏“中医强省”建设的中流砥柱。

努力守护好江苏卫生健康“北大门”

徐州,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担了守护江苏卫生健康“北大门”的重任。在医院党委书记王人颢看来,医院将提升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能力本领作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价值所在与使命担当,聚力解决当地患者的重大疑难疾病,让患者在本地就能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变革,如今的徐医附院,医务人员一方面应用最新腔镜以及达芬奇机器人等微创技术,就能够小切口解决问题,患者更容易快速康复;另一方面在大脏器移植等技术开展上也实现重大突破。

之前的调研发现,仅徐州当地,每年就有慢性肾衰患者几千人,有200多人,需要肾移植手术。而早在1991年,徐医附院就开展了肾移植技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技术中断。为解决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需求,医院从精细化管理入手,集中人才、政策等资源,举全院之力攻坚重大领域的重大突破。2021年6月10日,医院在阔别15年后,重新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确认的肾脏移植执业资格,成为苏北首家获此资质的医院。2023年11月25日,45岁的张女士,在该院进行肾移植手术后,肌酐维持在正常水平,顺利康复出院,这是该院第90例肾移植手术病例。下一步,医院将积极推动肝脏移植等大脏器移植工作的开展,并以此为重要标志,逐步将医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切实造福淮海经济区广大百姓。

全省加速高水平医院建设

百舸争流,奋楫争先,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江苏各地医疗机构也在加快高水平医院建设。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创建血液病国家医学中心作为建设高水平医院工作的重要目标。依托现有的国家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基础,强化公共平台、研究网络、转化研究、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在出凝血疾病、恶性血液肿瘤、红细胞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儿童血液病五大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产生一批诊疗新技术、新方案和新产品,制定血液疾病“防、诊、治”指南,通过协作网络推广至全国,培养血液学研究领军人才和团队,建立中国血液病生物资源库和健康大数据中心,推进血液病领域高质量发展;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正在开展国际或国内重大疾病防治领域首创技术攻关13项,正在攻关重大项目11项,积极破解制约临床诊疗中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

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高水平医疗服务,也是高水平医院的具体体现。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潘寅兵告诉记者,该院在部分“热门”科室实行“精准加号”服务模式,让患者的需求与专家资源精准匹配。专家号源预约满后,患者线上预约时触发“精准加号”,依流程填写相应专科的简要调查表。专家团队收到“加号申请”后,审核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诊建议。“同意加号"的信息在线反馈,患者即可线上直接挂号。2023年11月14日起,精准加号已陆续在普外乳腺病门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风湿免疫科门诊、疼痛专病门诊等10余个科室上线。后续医院还将结合门诊具体情况,将“精准加号”进一步推广到更多的专科和专家门诊。

精准加号服务,能够帮助患者更精确地找到相应的专家,也让专家更快地对接上需要尽早诊治的患者,通过线上预问诊服务有效提升医患沟通,让患者和医务人员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就医效率上实现更加精准的“双向奔赴”,同时也不增加患者的就诊负担。该项服务试行一个月期间,已有200余位患者申请,专家团队审核患者相关信息后,约有60%的患者成功实现了“精准加号”。

江苏省中医院道地药材、秘方群众有口皆碑,平均每天2万多人次的患者中,超过半数的患者就是冲着医院的中医特色和这些医院独有的“宝贝”而来。省中医院设立快递共享中药房,将快递嵌入中药 调配流水线,做到“打开药房门就是火车站”,一改往日每天集中收件两次的频率,实现即配即发,南京范围实现“上午收寄,下午送达”“下午收寄,晚间送达”,周边城市实现“当日就诊,次晨送达”,快递平均每单提升半天时间, 做到“拿药不排队,快递送到家”。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院4月14日起在两院区自助机上线检验检查诊前自助开单服务,家长取号后在自助机即可完成部分项目开单、缴费,医院公众号自动推送消息提醒,便于患方及时自助查询报告,实现门急诊检验检查自助开单、缴费及查询一体化。这项服务为全国三甲儿童医院中率先开展,有利于患儿家属减少无效等待时间。目前,已有34000余名患儿享受该项检验检查诊前自助开单服务。

2025年基本建成13家左右高水平医院

江苏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医疗卫生服体系较为完备,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到2025年基本建成13家左右高水平医院,实现疑难重症解决能力、医疗技术水平、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医学高端人才数量、医院管理水平、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全省已确定16家重点建设医院,包括综合医院7家,中医医院1家,专科医院8家。打造高水平医院意义重大,有利于快速提升省内医疗技术和人才科技水平,减少患者跨区域就诊、减轻患者负担,做到“大病不出省”。《方案》的提出,可以在“高原”上打造更多医疗“高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构筑医疗卫生服务高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方案》提出,2023年至2025年,省财政分3年安排41亿元左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建设医院人才引进培养、重点专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医用设备配置等。目前各建设医院正在开展国际或国内重大疾病防治领域首创性技术攻关25项,建设工作以来已经牵头制定临床指南、行业标准或专家共识32项,组织采购关键仪器设备购置113个。各建设医院已申报国家医学中心3个专科(重症、血液病、中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0个专科。2023年各高水平医院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原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43个)。各个建设医院的疑难重症解决能力有所提高。

(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