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健康家庭
当前位置:首页 > 医患之间 > 医者仁心医者仁心
汪健:做有格局有情怀的儿童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0-01-19  浏览次数:591

作为医者,他讲“术”更讲“心”,从医34年来,始终把患儿放在第一位,守护了无数稚嫩的生命。作为医院掌舵人,他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打造血液肿瘤学品牌,建设区域性儿科中心;探索多种儿科医联体模式,成立儿科进修学院;推行“舒缓治疗”,用爱守护生命的尊严……他说:“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他就是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汪健。

“出国研修,代表的是苏州,是国家”

1963年,汪健出生在江南水乡——苏州。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锻造英雄主义精神的年代。他回忆说,小时候,电影里那硝烟战火中策马挥戈、铁血万里的英雄气概常令他们震撼、感奋。然而,因为身体原因,从军梦碎。人生有很多路,不能成为英雄, 那就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1980年,17岁的汪健考上苏州医学院。5年后,他从医学院毕业开始担任苏大附儿院住院医师。医学之路,学无止境。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围绕新生儿脓毒症和感染免疫、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小儿实体瘤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1991年,他又取得苏州医学院研究生学位。

1997年,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汪健赴伦敦儿童医院研修,主要学习小儿食管闭锁及胃食管反流方面的新技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染色体变异方面的研究。

“出国研修,代表的是苏州,是国家。”为了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汪健博览群书,世界权威医学周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柳叶刀》(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等都一一阅读,并爱看医学题材的美剧。

回国后,他相继开展了食管闭锁、先天性膈疝、胆道闭锁和神经母细胞瘤切除等复杂手术。

至今,无论临床科研工作多繁忙,汪健还保持着看医学期刊杂志、医疗类美剧的习惯,办公室、家里全是一堆堆的书籍。他善于吸收新的知识、观点和技能,而且很乐意与同事、学生们分享。

“救好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在汪健的眼里,病人就是病人,没有贵贱之分,各种脏活累活他都亲力亲为。

他收治的部分患儿是先天性巨结肠,很多孩子往往是因为严重的便秘才来看病的。面对这样的患儿,他二话不说就给孩子掏“大粪”。严重便秘的孩子个把星期或者更长时间都没有排便,大量粪便聚集,掏粪便的时候巨臭无比,但是他从不“嫌弃”。

汪健:救好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在门诊上,如果觉得有需要请会诊的患儿,他都要亲自带着病人去其他医生的诊室,和医生、病人家属都交代一番。

汪健:术业有专攻,我的专业知识也有局限性,我亲自把病人带去和其他科医生交接一下,这样接手的医生会更了解病情,家长才会更放心。

从工作开始,汪健基本没有周末,每天都要仔细检查并掌握所有患儿病情后才离开医院。在他担任病区主任和科主任期间,基本都要晚上10点之后才回家。

原病区护士长张芳:我们基本没有看见他准时下班过,他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在看病人,一件是在看书。

“医学是自然科学,更是社会科学”

从业34年,汪健在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换位思考,凡是对患者造成困扰的问题,比如治疗费用问题,他没有一眼带过,而是放在心上念念不忘。

汪健:有很多家庭付不起钱,治不了病。我们就联合社会力量建立公益慈善基金,给孩子们免费治疗。

2015年,治疗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和重度耳聋儿童的公益项目“情暖心窝”成立,至今已累计捐助150余万元,资助40余名贫困家庭患儿,其中不乏来自西北边远地区的儿童。

2018年11月21日,西藏的4名先心病患儿来到儿童医院接受免费手术治疗。8岁的仁青平措在手术前,会指着自己的小肚子,告诉医生阿姨“这里不舒服”,手术后则摇头晃脑地说:“没有不舒服啦,托且那(谢谢)!”

看到孩子们手术成功,顺利恢复,汪健总算松了口气。然而,他忽然皱起眉,缓缓叹了口气。

汪健:孩子们恢复健康是我们最欣慰的事!实际上,医生面临很多的无奈,对于无法治愈的患儿,我们要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更是社会科学!

汪健非常支持医院的“舒缓治疗”专项团队开展工作,鼓励团队组织医护人员、社会志愿者等通过疼痛管理、心理辅导、临终关怀等方式,减缓患儿及家属的身心压力和痛苦。

汪健:很多医护人员利用个人的休息时间对患儿进行家访,给予缓解症状、营养及护理等方面的指导,让我非常感动!

“唯有思变,才能实干笃行”

2017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干部大会上,新任院长汪健发表了就职演讲。

汪健:儿院哺育了我,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今给了我一个广阔的舞台,让我有机会能为医院发展贡献一份力,我也深感肩上的重担!

他首次提出了“融合”的理念,一年中邀请了近20位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来院举办学术讲座,还特别邀请了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等医院管理专家给全院中层干部讲课培训。他在各种场合都要反复和医院中层干部强调:

汪健:未来,唯有思变,才能实干笃行。

2017年8月17日21时23分,经过约40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台湾同胞捐献的375ml造血干细胞运抵儿童医院;21时41分,12岁的白血病患儿小婷(化名)在等待配型近两年后,终于在儿童医院血液科开始了骨髓移植手术。9月6日清晨,小婷顺利从净化舱出舱,这意味着骨髓移植手术成功,小婷开启了第二次生命之旅。

其实,苏大附儿院挽救的白血病患儿还有很多。作为最早在国内建立儿童血液专科并开始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医院之一,目前,该院一年能完成120余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并屡次获得“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等殊荣。

汪健:血液肿瘤是我们的优势学科,所以,我们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将医院建设为区域性儿科诊疗中心。

2017年新年伊始,苏大附儿院在苏州工业园区建成的“7+2医联体模式”,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区域儿童多需求大的矛盾。之后,汪健着力于医联体的进一步“联姻”,又与苏州市以及苏州各县市(区)的综合医院组建儿科医联体,与宿迁市、泰州市、沭阳县的多家医院建成区域医联体,与对口支援单位贵州松桃县医院、陕西旬邑县医院等结成协作单位,让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展辐射半径。

汪健:我们既要“下得去”,基层也要“接得住”,所以必须“强基层”!

他敢为率先,在苏州市卫生健康委支持下,苏大附儿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儿科进修学院”,提高基层医师的基本诊疗能力、危急重症鉴别诊断能力等。

汪健:只有让区域内的儿科诊疗技术同质化,才能推动分级诊疗顺利开展。

同时,苏大附儿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新生儿急救分站,为整个苏州市的“健康市民531工程助力”,运行两年,成绩显著。

2017年底,汪健又提出了“儿童健康”的保障计划,争取在苏州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和协助下,在全市推行“儿童哮喘管理行动计划”“儿童肥胖管理”等儿童常见病和慢性病的社会防治体系。

多重角色,注定了汪健的脚步永远匆忙。作为院长,他需要完成医院行政工作;作为主任医师,至今仍坚持每周出门诊;作为儿科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他需要带领团队锐意进取。此外,他还是儿外科学的博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他先后培养了4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他们学有所成,挑起大梁。

学生们都很“怕”汪健,因为,他总要求他们多看书和杂志,对实验和临床工作要求严苛,鼓励他们主动去尝试和实践;学生们又非常尊敬他,因为,毕业之后觉得跟着导师的学习非常充实,总能自信满满地走上工作岗位,很快便能在单位独当一面。

近五年来,汪健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等省级以上奖项1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专项等科研项目16项;累计发表论文64篇,其中SCI论文46篇,参编著作2部。他还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医学杰出人才培育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重点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然而,他却将这些看得很淡。

汪健: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来就诊的儿童得到国内最好的治疗。

健康报、医师报、看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