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健康家庭
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医改 > 分级诊疗分级诊疗
以思想之变和创新之举 打造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08  浏览次数:384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人民群众在基层看病难,一直是医疗卫生健康工作的难题。针对这一结构性矛盾,扬州市充分呼应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群众看病就医需求,2015年在全省率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2017年底,总投资11.33亿元的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2018年,市政府又专门出台《关于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发展的意见》,继续从财政、医保、编制、价格、信息化等方面支持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至2018年底,已经累计有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创成二级医院。至2020年,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将全部创成二级医院或达到相应标准。该项工作被列为全国基层医改典型案例,得到省委娄勤俭书记的批示肯定。2018年的两会期间央视“两会连线”作了专题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卫生》《中国人口报》《健康报》《新华日报》等国家和省级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我市区域中心建设成效。主要做法:

一、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创新办法突破建设瓶颈

一是突破行政区划瓶颈。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不受传统乡镇区划限制,重点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强、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比较集中的地区布点,每家中心覆盖2—3个乡镇,服务10—20万人口,总覆盖人口约200万人。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成后,农村居民到二级医院从以往1—2小时的车程缩短至15分钟左右。

二是突破财政投入瓶颈。市级财政直接投向乡镇,投入达3.2亿元,带动全市各级财政投入11.33亿元。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配齐CT、DR、彩超、胃镜、全自动生化仪等17种设备,高邮市三垛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今年率先配备了MR。每家中心平均投入约6000万元,平均建筑面积15216㎡,总建筑面积27.39万㎡;每家中心设置床位100—350张,总床位2017张。其中,建筑面积最小的高邮市卸甲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8000平方米,设置病床100张,投入2000万元;建筑面积最大的江都区大桥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达32000平方米,设置病床350张,投入近2亿元。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建成投用后,建筑面积、床位、服务人口分别较之前增长104%、73.58%、33.3%。

三是突破资源配置瓶颈。区域医疗中心整合周边乡镇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卫生人才资源,打造区域性的医疗中心、急救中心、产儿科中心、中医诊疗中心、预防保健中心和卫生信息中心,满足不低于50%的农村居民住院服务需求。以高邮市送桥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例,该中心由原高邮市送桥中心卫生院、郭集卫生院、天山卫生院整建制整合而成,将三家卫生院的中医科、妇产科、儿科、影像科等优质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不但使相关重点科室人员增加,而且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能力。2017年9月底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2017年第四季度该中心的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和手术人次分别比原三家医院总和同期分别增长了27.42%、11.83%、58.06%,达到“1+1+1>3”的效果。


二、改革管理运行机制,同步提升基层内涵能力

一方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围绕“十三五”期间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面建成或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目标,我市制定“一院一策”精准帮扶方案,将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纳入以苏北人民医院、扬大附属医院2家全市最大三甲综合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通过全面托管试点、设立联合病房、组建专科联盟、推进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和设立名医工作室等5类模式,实现医联体帮扶的精准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市财政投入8750万元启动智慧健康信息化工程支撑医联体建设,给予派往基层单位专家每人每年10万元的专项补助。安排1000万元支持建设医联体分级诊疗信息平台,以苏北医院、扬大附属医院为龙头,建设区域性医学影像、心电、病理、视频会诊、教学等远程诊疗中心。研究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增补目录及增补实施方案,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医联体药品专柜,基本实现基层与二、三级医院用药衔接。

另一方面,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2015年底我市启动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的同时,启动实施了主要面向18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千名大专本科层次医学人才定向培养计划。截至2018年已培养大专本科层次人才410名。对新招聘人才实行提前招、异地招、多次招、适当降低开考比例等政策,2015年来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已累计新招录人员418名。对编外人员实行备案制管理,落实同工同酬待遇。建立基层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机制,允许将单位收支结余的40%一80%进行再分配,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创新签约服务模式,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

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建成投用,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造了更加完善的硬件条件。目前,群众可以在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设置的“健康小屋”实现一站式签约和自助式体检。根据区域人口数、居住分布等情况,推广网格化签约,仪征市设立709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格点,每个网格覆盖1—1.5平方公里、覆盖人口700—1000居民,有效解决了履约服务难的问题,切实做到“签而有约”。通过区域人口健康服务平台与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妇幼保健综合管理等平台的有效对接,打造“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的高效服务模式,医务人员和签约居民通过移动设备及掌上APP,实现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信息的及时上传和获取,方便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实时互动、咨询和转诊,真正实现对签约居民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


四、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促进区域中心互联互通

近两年来,我市全面建成扬州预约挂号系统,覆盖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项目建成后,各中心就医号源均可通过网上预约,实现了百姓踩着点到中心就医的目标,大大节约百姓就医时间。全面启动了全市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建立以苏北人民医院、扬大附属医院等龙头医院为中心的会诊中心,覆盖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竞争方式由基层医院自主选择会诊中心会诊,提升了运营效率,缩短了会诊时间;远程会诊涵盖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影像、B超、心电、病理等12大类内容,大幅提升了县域内就诊率,不仅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改变了百姓基层就医感受,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更节约了百姓医疗费用和精力。健全完善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实现了医疗机构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同城医疗机构间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健康档案的随时调阅和利用;同时,加强与医保经办平台及监管平台对接,实现医保结算、用药监控及医疗行为实时监管。

截至目前,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新开展检查项目94项17.02万人次,新手术104项2561例,已累计创成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国家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1家,省示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省级特色科室8个,市级特色科室38个。已有8家单位创成二级医院,今年力争再有4-6家单位通过二级医院评审。2018年,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业务总收入为5.19亿元、门急诊2443067人次、住院63260人次、手术11089人次,比2015年上升69.68%、35.96%、82.78%、43.61%。其中,苏北医院紧密帮扶的广陵区汤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达3479万元,门急诊250366人次,住院3116人次,与医联体帮扶前的2015年上升229.65%、113.03%、358.91%;扬大附属医院医联体帮扶的宝应县射阳湖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达到2983万元、住院5303人次、住院手术859人次,与医联体帮扶前的2015年上升94.19%、118.5%、39.45%。

下一步,我市已经制定了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三步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2017年底18家中心已经建成投用的基础上,用三年左右时间,到2020年底,确保18家中心全部建成二级医院或达到二级医院标准;此后,力争再用5年左右时间,到2025年,把18家中心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群众认可的二级医院,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方便、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