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而众多社区小医院“吃不饱”的今天,扬州市广陵区汤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人气特别“旺”,不仅牢牢吸引着附近居民前来就诊,还吸引着周边地区的患者老远来看病,有的专科门诊甚至天天要排队。
汤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老城区,面积不大,是扬州众多社区医院之一。这儿离扬州最大的三甲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只不过10分钟的路程,距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也不远。10月20日上午近11点半,记者在该院门诊大厅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熙熙攘攘,不少服务窗口前都有人排队。
院长陈迎凤告诉记者,这家社区医院是扬州南部城区最重要的区域医疗中心,不但承担着本街道及周边辖区近10万居民的就医需求,还有部分高邮、宝应、江都等外市的居民过来看病。
记者在儿科诊室看到,诊室前排满了抱着孩子来看病的家长。儿科主任程春霞主任医师忙得应接不暇,“昨天中午忙到12点半才下门诊,半天看了30多号小病人。”她告诉记者,最近,天气变化快、早晚温差大,患甲流、支原体感染的孩子特别多,每天门诊量都在40-50人次。
“整个广陵区卫健系统像她这样的‘宝贝’级专家不多,许多区机关工作人员家的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都过来找她看,因为她水平高、服务态度好,而且来这里就诊基本不要等太久。”陈迎凤说。
在二楼中医骨伤科李玉林专家的诊室前,虽然已经接近中午时分,但诊室外还有十几位患者在候诊。来自高邮33岁的吴女士专门开车一个多小时带她母亲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也是听身边的朋友、亲戚介绍才来找李专家看病的。”吴女士告诉记者。
来自连云港市灌南县61岁患者杨女士,也是其中候诊者之一。她女儿告诉记者说,自己的母亲坐骨神经压迫腿疼、腿麻好几年了。“最近几年妈妈的症状越来越厉害。去年在当地医院拍片,诊断为‘腰椎滑脱’,陆陆续续吃了不少药,可也没什么效果。后听人介绍才来这里看病。”女儿说,母亲刚来就诊时路不能走,得靠人搀扶着行动,李玉林医生进行了“正骨理筋”治疗,并开了中药服用,效果不错。“现在基本不疼、也不麻了,这是第三次过来、是来复查的。每次来看病,只花几百块钱,片子也不用重复拍,负担不重。”
“李玉林是我们专门引进的中医骨伤科专家,他对正骨、推拿等有独门‘秘笈’,不少腰腿疼患者在他这里‘手到病去’。”陈迎凤院长说,中医骨伤科是医院里头块“金字招牌”,该科业务量、门诊量接近占全院的三分之一。
这些年来医院的快速发展,靠的是通过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引进的不少高级人才,像李玉林、程春霞等都是特招过来的人才。一位人才的到来就带起了一个科室的发展,目前医院共有17个临床一级科室、15个临床二级科室,不光有内外妇儿科,近两年来,呼吸、神经、麻醉、普外等科室都建立起来了。
“我们根据居民需求集中精力发展二级特色专科,形成了‘精品化大专科、粗放小综合’的模式,与三级大医院形成错位发展,这样在大医院林立的城市我们小医院仍然‘有饭吃’。”陈迎凤告诉记者,2015年时医院门急诊只有2万-3万人次、住院200-300人,业务收入不足500万元;而去年业务量猛增到7200万元、门急诊22万人次、住院4500人次,所有指标几乎都翻了10倍以上,这在扬州社区类医院当中首屈一指。
程春霞也是引进的高级人才之一。她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并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当年一毕业就被招过来了,“刚来医院时,全院只有几十名职工,规模小、环境也不好,因此起初并不想长期留下来,只想临时当个跳板,可院长像个大家长一样关心我,给予一切能给的关照,并且绩效考核偏向临床一线,奖金比其它科室高出不少。后来慢慢就喜欢上这里、安心待在这里了。近年来医院快速发展,规模越做越大,明年还要搬到新院区去,临床、科研都能做,小医院可以有大作为,我在这里找到了实现人生理想的大舞台。”
“像胆囊、疝气、阑尾炎、妇产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手术等都能做。”陈院长说,硬件设备也与大医院几乎没什么差距,有一台新磁共振、3台CT、5台进口彩超,超细胃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有尽有,能常规开展200多种疾病诊疗,附近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在这里都能解决。
能看病、看好病,而且费用还不贵,这是汤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前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姜女士向记者出示她的整个费用“清单”:挂号费10元、但医保门诊统筹后自己只付0.6元;医生给开了两盒盐酸特拉唑嗪片,总共10.84元,医保统筹后自己只付3.25元。“一天吃一片降压药,2盒药够吃28天,平均一天费用1块钱多一点。真便宜!”她说道。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