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小切口”守护百姓“大健康”。今年以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实施了8项省政府民生实事,包括扩大普惠托育覆盖面、优化老年护理院、遴选基层慢病筛防中心、提升五级中医馆质量、增设院前急救点等系列举措,用心用情办好卫生健康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为这份“民生健康答卷”增添了厚度与温度。
院前急救是医疗救治的前哨。然而,有些地区特别是涉农地区由于医疗资源薄弱、医疗水平有限,一直较难打通这守护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从2021年开始,江苏省将院前急救站点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省每年新建30个急救站(点)。通过铺就完善的急救网络,大幅缩短了急救半径,提升了服务响应时间,有效缓解了辐射区域内人口的急救需求。同时,加强全省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更好地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新建站点在“地头”
改善涉农、远郊地区急救需求
软担架、铲式担架、楼梯担架、上车担架一应俱全,整洁崭新的急救设备摆放整齐,甚至连气管插管、喉镜、呼吸机都一应俱全,这不是哪家医院新开的急诊,而是位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急救分站晶桥急救点的智能救护车内。
“原先我们都不晓得,以为住得偏打120得等很久,后来我来区医院量血压拿药的时候才知道这边新建了个120急救点,这下以后家里面万一有人不舒服了或者是突发疾病了,就放心很多。”住在溧水区晶桥镇的市民顾大爷说。
从2021年开始,江苏省连续4年将院前急救站(点)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确定了每年新建30个急救站(点)的任务,这让该省急救站(点)建设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省13个地级市共有857个急救站(点),配备救护车3045台,有效缩短了急救服务半径,提高了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命时间。
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高飞介绍,近3年,南京市新建急救站点12个,正式投入运行10个。特别是以扩大涉农地区急救站点的分布为导向,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区域内居民的急救需求。
合理布点,服务半径缩短,
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快了近30秒
老百姓拨打120电话,大都是因为有着相当急迫的医疗需求,最希望的就是急救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现场处理。
高飞介绍,铺就完善的急救网络,拉长急救人员的待命时间,在不断提速的过程中发挥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也让“争分夺秒”更为具象。“每年平均急救反应时间都在缩短。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我们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是12分40秒,去年是13分08秒。”高飞直言,取得这个成绩并不容易。
布点到位、硬件成熟,院前急救才有进一步服务百姓的基石,提升了急救效率,为群众牢牢筑起“与时间赛跑的生命线”。
织密全省急救“一张网”
保“量”更提“质”
院前急救工作抢的是时间,救的是生命。如何才能把急救做得又快又好?从2023年3月起,江苏省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以来,已经多次在全省开展院前急救质控督导工作。3分钟出车率、平均出车反应时间、平均急救反应时间、调度员1分钟调派能力……有了质控体系的加码,这些院前急救工作的每一环节都有了更为细化、量化的考核。
近年来,泰州市以数字化改革为强劲引擎,全力推动5G、物联网等技术在院前急救领域的场景应用,通过打造“呼叫即定位、呼入即救治、上车即入院、支付即结算”一体化的院前急救新模式,积极抢占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截至目前,该市平均急救电话摘机时间减至1.04秒,平均派车时间减至70.78秒,平均120呼叫反应时间减至10.64分钟,降幅分别达67%、12%、23%,3分钟出车率从95.05%提升至99.62%,各项质控指标稳居江苏前列。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