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的5家医院。抵达桑给巴尔半年多的时间里,21名江苏医疗队员累计接诊门、急诊患者26548人次,住院患者2706人次,完成各类手术1786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161人次。医疗队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白衣使者”。
带去100个自制水囊
“可以说几乎时刻都在与死亡赛跑。”谈到在桑给巴尔纳兹摩加医院的行医经历,南京鼓楼医院妇产科医生翁侨深有感触。
一天凌晨,翁侨突然接到紧急求助:一位妇女在剖宫产时子宫发生严重撕裂伤,出现休克。翁侨迅速赶到医院,及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红细胞后,产妇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当地医院麻醉医师和值班医生看着逐渐好转的产妇,反复对翁侨说:“ASANTI SANA(谢谢,斯瓦西里语)!”
“在这里,还要面对医疗条件落后导致的无奈。”翁侨说,由于缺乏医疗器械,很多产妇大出血后,常常只能直接切掉子宫。了解这一情况后,翁侨带去了100个鼓楼医院自制的水囊。“这种专用的水囊,用在产后大出血,可谓救命神器。”翁侨说。
半年多时间里,纳兹摩加医院有多名HIV(艾滋病病毒)阳性产妇顺利分娩。由于在产科手术中,要面对大量的羊水和血液,这对医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风险。翁侨说,在自己做的第一位HIV阳性产妇的分娩手术中,助手曾一次次地提醒她要谨慎,“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主要手术步骤结束时,我看着地上的鲜血,才想起来这是一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
开展新技术近80项
“遇到困难,就找中国医生”,这句话在当地医院早已深入人心。尽管医疗器械简陋,但队员们从不放弃,严重心梗患者的抢救、多发脏器破裂救治、巨大肾癌伴脓肾切除术、严重眼球破裂伤、婴儿气管切开、复杂唇腭裂修复……队员们承担了大量高危病人的救治和疑难手术。
一天,一名26岁的桑给巴尔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生命垂危。在与病房主任及患者家属沟通后,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贺奇彬果断建议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在医疗队麻醉医生吴浩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把患者从死亡线拉了回来。此次手术,填补了桑给巴尔在该领域的空白。
医疗队队长、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专家汪灏告诉记者,医疗队有多项突破——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的吴晓曙医生在当地开展了皮瓣移植、肌瓣移植,让很多骨髓炎患者避免了截肢;南京市第一医院影像科医生吴正参所在的科室负责5家医院的影像报告,成了当地的“读片中心”……
截至目前,医疗队开展了微创、泌尿外科、妇产科、麻醉、骨科等领域新技术近80项;组建了受援国医院跨专业腹腔镜团队,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配合启动援桑宫颈癌筛查项目前期调研,成功开展桑给巴尔骨科医生培训项目等。
尽所能地多带“徒弟”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多带“徒弟”,尽所能地提高受援地区的医疗水平,是医疗队员们的另一项重要使命。
当地奔巴医院升级改造后,奔巴点的医疗队员通过医院核心制度建设、标识打造、多学科查房等形式,将国内成熟的管理和学科建设经验引入奔巴医院,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为此,8名医疗队员全部被奔巴医院特聘为科室主任,这在援桑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医疗队副队长、南京第一医院骨科医生陈尔东初到奔巴医院时,发现病人术后感染率居高不下。进一步观察发现,当地医护人员卫生习惯比较差,都不怎么爱洗手。为此,医疗队专门制定六步洗手法等规章制度。经过一系列的医疗核心制度的确立和执行,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现在的1%,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期。
汪灏说,立足与受援国人民结成“命运共同体”,医疗队通过传、帮、带、教等方式,加强对当地医护人员的培训。如内镜医生手把手地教当地医生掌握胃肠镜操作技术;泌尿外科医生带教出的当地医生,已经能够独立开展前列腺等大手术。医疗队还举办了1场全国性的手术演示、3场院级学术讲座,举办麻醉、中医、影像等科室学术讲座20余次。
(来源:健康报 作者:沈大雷 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