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is unbelievable(太不可思议了)!”不久前,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2018年胰腺病学术交流大会上,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中心主任苗毅作为受邀专家发言,并展示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手术视频,他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外国同行的盛誉。
作为国内知名的胰腺外科专家,苗毅每年亲自为300多名患者施行各类疑难手术,右手的拇指和无名指上长着厚厚的老茧。这是手术器械磨出来的。苗毅戏称这老茧是戴在手上的“外科钻戒”,是对一个外科医生的最高奖赏。
对每台手术保有“新鲜感”
“如果不拿手术刀,我会少活10年。”苗毅说,自己太爱外科医生这个职业了,每当看到奄奄一息的病人因自己的手术而重新站起来,那种喜悦,那种欣慰,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
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患有十二指肠肿瘤,唯有手术才可能挽救生命。但是,手术需切除胰头、十二指肠、胃、胆囊等6个脏器,还要做3个吻合,难度极高,风险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患者高龄而推脱拒绝手术,没人会提出异议,但老人将得不到最好的治疗;而如果接下这台手术,老人极有可能救不过来,影响医生的声誉。但苗毅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手术。
凭着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苗毅成功地为这位高龄老人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硬从死神手上将老人救了过来,留下了该手术的最高年龄纪录,打破了“年龄是该手术禁忌证”的传统观点。
“把危重病人抢救过来,就是对医生的最高奖赏。”苗毅说,多数情况下,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时候,例如需要医生冒风险时。这种时候,医生一定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考虑自己,否则,就对不起患者,就不配做个好医生。
每周一上午,苗毅出门诊,各地患者慕名而来。为了尽量不让远道而来的患者失望而归,他常常忙到中午一点才能下班。而他的手术日程也排得满满当当,最多的一天,排了14台手术。
对苗毅来说,手术台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但难得的是,他至今仍对所做的每台手术保有“新鲜感”。“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对于医生来说是挑战,要求自己千方百计把手术做得更加完美。”苗毅说。
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半天、一天,这样高负荷的工作对外科医生的体力是不小的挑战。苗毅有着自己的 “小秘诀”。身材高大魁梧的他牵头组织了医院的篮球俱乐部,参加人员中外科医生占了大半。俱乐部每周组织两次篮球活动。除了抢救病人和参加学术活动外,篮球活动风雨无阻。“做外科医生必须有健壮的身体,有极强的团队精神、进取精神,而打篮球能增强体质,也能培养这种精神。”苗毅告诉记者。
外科医生有“三重境界”
在苗毅看来,外科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是解剖学层面,就是开刀治病;第二是艺术层面,追求手术的完美;第三是人文层面,将人文关怀精神融入手术中。
他毕生追求的就是第三重境界。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江苏省盱眙县一位肝癌患者由妻子扶着来住院。因当天没有空床,护士让他们明天来。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俩来了,接诊的苗毅关切地问:“天这样冷,昨晚你们住哪里?”患者的妻子回答:“在一所学校的围墙下面凑合着过了一夜,没舍得花钱住店。”原来,患者家乡几个月前发大水,庄稼颗粒无收,就连看病的钱也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这件事对苗毅的触动很大。打那以后,他便要求全科医护人员,对农村,尤其是外地农村来的病人,要优先安排住院和手术。
一位患者因背上的皮脂腺囊肿化脓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刀引流,手术的年轻医生消毒后正准备下刀,刚好被苗毅看见,苗毅马上对那位医生说:“上点麻药。”那位医生回答:“病人很勇敢,挺得住。”苗毅低声但坚决地说了一个字:“痛!” 年轻医生照办了。那位患者说:“说真的,我听了苗主任的话,虽然当时什么也没说,但心里着实非常感动。一个整天做大手术的专家,竟然会考虑患者切个小脓肿痛还是不痛。”
苗毅常说,医生必须对患者尽责。尽责不仅包括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还包括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哪怕是一个小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也应该想想是否对患者有利。
“要想站在学科前沿,必须走出去交流合作”
在美国外科医师学会2017年年会上,做3场手术视频展示、2场学术讲座;2016年作为EPC欧洲胰腺俱乐部会议国内唯一的主委,带领5名同事赴英国利物浦参加会议并作大会发言……近年来,像这样的国际高端会议,苗毅每年都要受邀参加好多次。
“我和我的团队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产物。”1995年,时年41岁,已在普外科临床和研究领域崭露头角的苗毅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远赴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事业蒸蒸日上时出国留学,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要想站在学科前沿,必须走出去交流合作。”苗毅说,“事实证明,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异国他乡,苗毅克服了语言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教室—实验室—宿舍的单调生活。留学期间,苗毅参与发明的射频新型电极因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肿瘤消融的范围可从原先的直径几厘米扩大到十厘米以上,许多本已无法手术的肿瘤患者因此得到治疗机会。他因此荣获比利时皇家放射学会颁发的年度“杰出科学研究奖”,并获得美国专利。
2001年,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学位的苗毅返回祖国。回国后,他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射频消融治疗仪。他还协助神经外科,开展射频辅助热凝颅脑巨大肿瘤切除技术,解决了困扰临床的难题,为外科切除多血供肿瘤开辟了一条新路。
几年的留学生活,让苗毅开阔了视野,具有了国际眼光。他作为唯一的中国成员参与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迄今发表的7篇国际专家指南和共识,成为指导全球胰腺领域临床的规范。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约翰·那帕雷蒙斯高度评价说:“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中心在中国率先开展的经十二指肠腔穿刺活检和中段胰切除为胰腺患者带来显著疗效。”
“学生一定要做老师的掘墓人”
“学生一定要做老师的掘墓人。作为老师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超过自己。这样学术才能有发展,专业才能有前途。”苗毅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曾遇到很多好老师。我要把这种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苗毅把培养学生视为“神圣使命”,总是为同事和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出国进修学习。目前,他的多位同事正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地深造学习,另外,他还有4位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在读。
江苏省人民医院目前推行的面向全国招住院医生的制度就是苗毅建议的。这个制度规定硕士及硕士以下学历的毕业生进医院不入医院正式编制,而是聘用制或合同制。要想成为医院的正式一员,需经过3年~5年的规范化培训且考核合格才行。
苗毅提出这个建议,基于几方面考虑:“首先是为了学科发展,面向全国招住院医生可避免学术上‘近亲繁殖’,有利于保持学术活跃;其次,只有引入强有力的竞争机制,有较长时期的考察,才能挑选出做外科医生的最佳人选;另外,此举不仅能弥补当前大医院住院医生比例不足的缺陷,同时还能为基层医院培养人才。至于几年后谁留下谁走,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必须集体讨论决定。”
正因为作为领头人的苗毅有这样的胸怀,近年来,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外科团队在胰腺外科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很多技术是国际首创,包括经十二指肠胰头肿块组织芯活检、单层胰管-黏膜胰肠吻合技术、动脉入路的胰腺体尾癌根治术等。去年,该团队共完成790台胰腺手术。
展望未来,苗毅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的青年人才,帮助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外科成为国际一流的胰腺疾病诊治中心。苗毅还有一个心愿——征服胰腺癌。他说,胰腺癌目前仍然是非常凶险的癌症,需要国内外医学同仁继续加强切磋交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我的同事和学生将来都超过我,攻克胰腺癌难关。”
(来源:健康报 作者: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