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健康家庭
当前位置:首页 > 幸福家庭 > 我爱我家我爱我家
自由成长,家是永远的堡垒
发布时间:2019-03-01  浏览次数:2731

上中学时,我们写过一篇作文,是根据寓言《小马过河》的故事写一篇议论文。这么简单的题目,大家都知道是通过小马的经历说明很多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亲自尝试和体验才能得出结论。

我觉得那么写没意思,于是我写了一篇关于马妈妈的议论文,赞扬她很会正确引导,并且把尝试和得出结论的机会留给了孩子。当时两个语文老师对这篇作文有争议,一个觉得跑题了,就应该写小马,另一个觉得角度新颖,写得也好,应该得满分。所以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可才一转眼,我们已经从小马变成了马妈妈。

身份不同想法也会随之不同,哪怕做小马时我们都希望自己有尝试和探索的空间,但是一旦成了马妈妈,就会更担心小马可别淹死了,赶紧告诉它哪条河安全可以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屁股决定脑袋吧。

所以当我看到这期杂志刊登的最美家庭故事,爸爸妈妈将家作为最牢固的堡垒,放心让两个女儿自由地飞翔,真心觉得难得。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短跑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当爸爸耐心地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和孩子们一起编故事,不去心急地纠正“挑衅”的读音不能读成“挑半”,孩子们也敢于大胆地表达,说出了“大蝴蝶没有小蝴蝶好捉,因为大蝴蝶经历了太多往事”这样令人惊艳的句子;当他认真倾听孩子的童言童语,惊喜地发现她们的思维发散且大胆,并且记录了100多万字的成长日记,才有了孩子7岁时出诗集的素材和可能。

尤其是大女儿在一年级时对上学有了一些情绪,夫妻俩顶住压力为孩子办了退学,让女儿在家安心杂学了一年,直到孩子主动要求回学校继续读书。这样的勇敢和魄力,可谓百里挑一。

孩子上学有情绪的我们见过,父母往往如临大敌,和孩子对抗,力争让其返回学校继续坚持,能够如此接受孩子的困难请求,将压力一起承担起来的父母少之又少。

我们不是主张父母应该一切听孩子的,更不是支持所有孩子都可以想不上学就不上学,而是欣赏这种愿意倾听孩子、愿意共同面对问题的态度。

当我们和孩子站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大人想象的那么可怕。比如上面提到的大女儿,在家的一年不仅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当她主动想回到学校的时候,那种心态和被迫回去是大大不同的。

这就是小马自己蹚了河做出的选择,而不是妈妈说这条河最安全。我们已经长大了,我想成为作文中那个值得赞扬的马妈妈。

(家庭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