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开创基层医改“淮阴模式”的淮阴区,如今已提前实现“九成人看病不出区,八成人首诊在基层、六成人住院在乡镇”的改革目标。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省示范村卫生室刘老庄乡郑河村卫生室建成使用
苏北首家乡镇卫生院血透中心
截至2017年底,全区实施基层机构新改扩建项目52个,新增业务用房13.9万平米、万元以上诊疗设备400余台。乡镇卫生院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全覆盖,17个乡镇卫生院装备了CT,3个中心卫生院配置了核磁共振。建成标准化手术室24个、供应室18个、现代化预防接种门诊24个、独立的公共卫生小区21个,具备接产资质的单位建成标准化产房7个,基层医疗机构病房和输液室全部达到省示范标准。
淮阴区营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罗金来到辖区慢性病患者的家中进行用药指导
独具特色的中医馆
重点在业务用房、设备装备、人员配备、服务能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面加强特色科室建设。通过改扩建增加业务用房,通过加大设施设备投入,购买专科建设装备设施促进特色科室发展,通过各种培训、进修,培养业务骨干,制定单独收入分配方案对骨干医师倾斜。目前,全区已建成11个省市级特色科室。
远程会诊中心
基层卫生人员在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淮阴实训基地外科实训室进行操作练习
在部分医疗机构先后携手二三级医院的基础上,2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加入市一院、淮阴医院医疗集团。同时延伸村级“触角”,对村卫生室实行紧密型一体化管理。通过市、区、乡、村四级医疗机构联动,有力推动了“普通疾病在乡镇、疑难重症进医院”就医模式的形成和“基层首诊”目标的实现。
数字化乡镇卫生院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
构建起融居民健康电子化档案、慢病管理、妇幼保健、预防接种、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保报销、社区卫生服务、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云药事系统、处方点评等为一体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全面建成使用PACS、LIS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建立集门诊叫号、自主查询、应收应付、门诊输液、服务评价、患者点餐、医护巡视等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社区580)全面投入使用。
(健康江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