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实施“一法一纲要”的关键一年。如何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统领,深入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化中医药改革、中医药发展方式转变、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各地有思路、在行动。
让中医药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开展中医优质服务,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并开展健康旅游项目,打造文化休闲新领域,这是“康泰之州”建设“健康名城”选择的发展路径。作为泰州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泰州市中医院更是扮演着领头雁的角色,探路“药、医、养、食、游”一体化,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提供高质量中医药医疗服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治未病”、养生、保健、康复、养老等方面高质量、全方位服务泰州百姓健康,让中医药惠民真正落到实处。
前不久,一个好消息从泰州市中医院传来:1月18日,中医院与以色列马诺医疗中心签署协议,在中医院成立马诺国际医疗合作中心。这意味着,双方在去年9月23日“中国泰州·大院大所对接会”的“联姻”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
“双方的深入合作,将为我院人才培养、技术提升、学科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泰州卫生事业改革,持续提升全市大健康产业的‘创新浓度’和‘技术含量’,也为我院走出国门,参与‘一带一路’开启了有益尝试。”泰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华言语里透出期盼。
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只是泰州市中医院布局高质量、全方位发展的一个环节。聚焦“健康泰州”建设,以健康惠民为中心,大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依托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推进区域“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踩准国家战略“鼓点”的泰州市中医院不断驱动中医药健康服务立体多元发展,做优中医特色医疗诊断,把医学界最前沿的成果在泰州运用和转化,形成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依托国家级优势学科,构筑中医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
2017年7月8日,总投资近12亿元的泰州市中医院新院(东院区)落成启用,新院运行至今,业务量直线上升,从“弹丸之地”脱胎换骨,大体量、大规模的崭新面貌令人惊喜。据统计,2017年全年门诊及住院服务人次较去年同期呈两位数增长,屡创医院历史新高。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是内涵建设精细化管理的不断加强,是中医药品牌效应的进一步凸显,而归根结底,过硬的医疗质量来自于医院的学科建设。
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新增江苏省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相继增设乳腺甲状腺疝科、疼痛介入科、PICC导管维护等专病专科门诊和放疗科、皮肤科病房、特需病房等。对泰州市中医院而言,投入学科建设的热情越高涨,产出的成果就越丰硕。
去年,泰州市中医院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中医院”储备库,成为泰州市医疗卫生单位首个国家队成员。同年12月,中医院在全省率先开设中医经典科,强调发挥传统中医优势,尤重经典,倡导应用经方与传统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保证中医百分之百参与治疗率。
“通过加强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建设和专科专病工作,注重优势病种和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的优化,不断提升专科综合水平,从而形成了一批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重点专科群。”王华心里明白,对于一所三甲中医院来说,学科发展绝不仅仅是专业的局部发展,而是要打造“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大协同发展。
作为学科建设中的优秀代表,脑病科是泰州中医院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之一,而“西医先进、中医一流”则是科室主任、泰州市名中医全亚萍的一句评价。这样的形容,也是恰如其分的。在全亚萍的带领下,脑病科在本地区率先建立起中医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将中医药、针灸、推拿、情志疗法和西医神经内科、心理、康复整合在一起,对脑病科疑难病症进行综合管理。
脑病科强大的技术实力与科研实力密不可分。由全亚萍和科室成员主持参与的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紧跟国内外脑病学术前沿,取得重要临床研究成果。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泰州市中医院师承老师,全亚萍还承担了教学培养任务,寓教于日常诊疗中,指导科室医生快速成长。目前,脑病科已创建成为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中心、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基地、泰州市眩晕诊疗中心,关键技术能力先进,深受本地区患者信任。
联姻大院大所,打造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创新高地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医院需要发展,没有人才不行;医院开展新技术,没有人才不行;医院扩大规模,没有人才也不行。尤其是医院在执行“双下沉”、医联体等工作中,“人才不够用”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怎么办?泰州市中医院给出的答案是:“外引”与“内培”两端同时发力。
“放弃过去‘等人来投’的传统模式,主动开展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引进,有效充实了我院临床一线人才队伍,为医院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积蓄了力量。”王华备感欣慰的是,该院通过近几年的“筑巢”,仅2017年,就吸引各类人才32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12人,高级职称18人。
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中医院更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所有在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医院先后顺利完成国优人才和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相关工作,第四期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考核工作,全院共有近30名“高层次人才参加期满考核;组织推送王靖申报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与此同时,制定人才深造计划,提供若干优惠条件,鼓励在职人员学习深造,共有4人考取博士研究生,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
清宫正骨流派泰州工作站、沈宝藩国医大师工作室、禤国维国医大师工作室等一批专家工作室的落户成立,为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添薪助力的同时,也搭建起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摇篮。去年,中医院全亚萍、陈燕、单亚娟有幸拜国医大师沈宝藩为师;王根林、王春梅有幸拜国医大师禤国维为师,以“名老中医工作室”为基础的中医师承工作得以延续发展,为中医院的专科建设带来了中医经典传承和西医现代运用的经验指导。
走出去,才能学得更多,泰州市中医院深谙此道。除了与以色列马诺医疗中心的合作外,去年9月23日“中国泰州·大院大所对接会”上,泰州市中医院还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植物研究所、江苏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美中慈善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长春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所合作签约。“积极创造到国内外参加各种学术培训、访问学习的机会;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授课讲座,对医技人才进行全方位培训。”在中医院的发展规划中,一支适应医院医疗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医疗队伍正在逐渐壮大。
再造诊疗流程,全面提升百姓就医的“获得感”
走进泰州市中医院新院门诊大楼,一层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几位着装统一的医护人员正在耐心引导患者就医。
“与西院相比,一站式服务中心将有效减少就医中间环节。”王华介绍,“分诊、候诊,各诊区设有导诊服务台,方便患者就诊咨询,一对一的诊疗服务,告别了以往拥挤散乱的就医环境;通过智能系统,可做到预约、叫号等人性化的候诊模式。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里,将分诊、等候、看病、缴费一个流程走完,无须反复来回、重复排队。”
经过指引,在挂号收费处窗口挂号后,根据门诊楼层导引指示,找到所在的科室门诊区域。根据排队叫号系统提示,依次候诊,“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插队现象的发生,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时间。”
在持续改进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工作的同时,医院还在住院处设立住院服务中心,为住院患者提供导医、陪检、护工等一系列服务。门诊“六个一”、住院“四个有”服务,真正方便患者。
“优质服务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病人的需求,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为了方便主城区居民前往新院就医,也为院内员工上下班提供便捷交通,泰州市中医院与公交公司多次商榷,开通了两条东院区至西院区定制公交线路,途经主城区人群集聚的居民住宅,直达医院内部,且市民免费乘坐。
全方位、人性化、便捷、省时、温馨、热情、周到的服务,换来了患者候诊体验变“好”、诊疗体验变“好”、环境体验变“好”、费用体验变“好”,门诊患者综合满意度从84.3%上升至94.1%。
医患关系拉近,除了有赖于院内服务的不断优化,也得益于广泛深入的志愿服务。“医院设立了志愿者工作站和志愿者服务队,从病人需求出发,走出医院、走出科室主动开展志愿服务。”王华介绍,去年全院注册志愿者有863人,志愿服务达1万余人次。这个冬天,覆盖脑病科、外科、肿瘤科、肛肠科、风湿科等科室的大型义诊、送健康活动,汩汩爱心汇成暖流,温暖了整个寒冬。
近几年,泰州市中医院勇担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职责,在全市率先开通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开展“博爱天明,护脑佑心”大型医疗援助公益活动;与泰州市慈善总会共同创立泰州市慈善中医院;与市城管局共建泰州市环卫职工爱心门诊部;积极组织申报并创建成为“两癌”筛查定点医院,为全市逾800人次适龄女性进行“两癌”筛查;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选派骨干医务人员圆满完成援疆、援黔工作……
一次次公益行动凝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也不断汇聚起中医院良好的口碑形象。
探路医养融合,擦亮“康泰之州”城市名片
一直以来,泰州的中医药综合改革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15年10月,泰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中医医疗联合体,由泰州市中医院牵头,联合全市二级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组建,目前已吸纳60多家成员单位。自医联体成立后,从基层医疗机构直通三甲医院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便正式开启。
作为医联体的龙头单位,几年来,泰州市中医院一直利用自身人才、技术优势,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在蔡官、大冯两个乡镇还长期派驻了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让乡镇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中医院的诊疗服务。”在王华的设想中,未来借助大院大所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中医医疗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依托医联体,可以让创新成果惠及基层百姓。
探路医改,泰州市中医院一直走在前列。探索中医药大健康服务立体多元发展,更是勇当先锋。这两年,泰州市中医院紧跟市委市政府建设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试点城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决策的步伐和节奏,积极推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保健、养生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不断做大“药、医、养、食、游”模式的靓丽城市名片,助推泰州大健康产业加速崛起。
2016年2月20日,泰州市中医院就正式成立老年病科,目前新院也专门开设了为老年人服务的老年病病区、针灸康复病区,以满足全市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养生服务需求,并成功获批增挂“泰州市中医老年病医院”,老年健康服务发展态势良好。
王华介绍,医院先后与泰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医药高新区颐年养老院合作,托管其医务室,开设“中医医养融合康复中心”,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入驻福利中心,将优质医疗护理资源和养老机构有机结合,为在养老年人提供中医健康管理、医疗护理和康复养生一体化服务。
与此同时,泰州市中医院自2015年开始举办的国医养生旅游季活动,更是创造性地将中医药养生和旅游有机融合。
以“泰和堂”国医馆为平台,打造泰和堂国医馆、药膳馆、国医养生馆、国药精品馆、健康驿站,创建江苏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AAAA国家级旅游景点, “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游稻河古街、访古寺药佛、享森林氧吧、沐药浴温泉、品养生药膳,旅游季期间启动的“名医带你游”中医药特色养生旅游体验活动深受全国各地游客的赞誉。
“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对于泰州市推动大健康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打响‘健康城市’品牌等具有重要意义。”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泰州大健康产业集聚势头强劲。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稳步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健康服务的过程中,有理由相信,泰州市中医院还将创造出更多率先……
(新华日报)